这里所说到的,仅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请看,本人是极谦卑低调的。不然,何以话未说,先冠解释之名呢。
但是,换做这样三个人出场,绝然是另一种口气。
陈丹青说,我操,我他妈的从小就会装逼。现在,装逼装成了。
范曾说,李可染、张大千都没什么了不起,我的画技不在他们之下。
王朔说,曾国藩就一满清家奴。谁敢跟我斗,我溅丫一脑门子血。
以上话语内容,均来源于微信视频号,并非个人杜撰无中生有。也正是看到了他们的相关视频,才引起我有话想说。

其实,这三个人,我并不了解。没有欣赏过和读过他们的画和文章。只是从屏幕上了解到的一二。
但想说明的是,把王朔放在他们一起说,确有不当。王朔与范、陈不一样。
他们三人一样“狂”,说话锋芒毕露,极具个性。但王朔是正,范、陈是邪。王朔虽狂,但话听来不无道理,能感到他内心的善良。而范、陈的形貌嘴脸深为人厌恶。
范曾,人称国学国画双料大师。且去看百度,名头繁多,不胜枚举。但是,人品颇受争议。
第一次知道范曾,是在五年前看《中华好诗词》节目,有一期特邀他作嘉宾。8岁小选手伊琪三个月熟背《离骚》,受到范曾的喜爱,奖赏小伊琪一幅画。那时,范曾在我眼里,和大多数人一样,和电视中那些选手,包括常驻嘉宾赵忠祥杨雨他们一样,都对其表现出恭敬的态度,形象高大良好。个人感觉,他说话举手投足,确有一种霸气。
然而,近日看到的视频中对范曾的为人多有批贬。其中一条,对老师沈从文落井下石。在特殊环境下,范曾为了自保,写了老师沈从文百余条大字报。这,是不是叫恩将仇报?也许,那时环境特殊,人人“概莫能外”,人性扭曲充分展现。但是,范曾的行为一定是必须的唯一的选择吗?
个人认为,一个人本事再大,但不能没有人品。要懂得知恩图报。何况,一个人的本事,也非完全出于个人的努力,少不了他人的教导和帮助。
陈丹青,这个人看着就讨厌。一副玩世不恭油腔滑调自诩老子天下第一的丑恶嘴脸。戴眼镜,厮文貌,但眼神透着狡诈,冷酷,看不出有学者的深远儒雅慈悲。
本人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知道的?哦,想起来了,大概是从那个藏导万玛才旦一本书的序上知道的。可见得是有名头的。但,那篇序并没有给我什么印象,感觉是敷衍之作。
再有是因为他的老师是木心。就是写“从前慢”的那个木心。木心给我的印象是温良的。“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写出这样句子的人,怎么会有像陈丹青那样的狂妄学生呢?可以这样说,陈丹青是写不出从前慢的。
他一出口就是对现今教育的不满,说当今大学生没什么鸟用。操、牛逼等国骂词语张口就来,常挂在嘴上。以此傲视他的与众不同。
从范、陈俩人可以得知,一个人一旦出了名,有了名气,就有了影响力,媒体跟相炒捧,流量钱财也就有了。
这样的人,于我眼里,再有能耐,我也不屑,不拿正眼瞧的,怕脏了我无辜的眼睛。
也不知说这些话能不能发布?但,我并非有什么企图。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流量。不是。仅仅是作为个人有话想说,有点愤慨。
王朔,早就闻其名了。但,可惜的是,至今我没曾读过他的书。据说,作品很火。这不,又有新书出来,抢购一空。原来,早前电视剧《渴望》《过把瘾》《编辑部的故事》,都出自王朔之手。但我都没有看。那个时候,根本不知文学是什么鸟儿。仅知道那首“悠悠岁月”的主题歌。
一个人出名,引起关注,一定有他的理由。
可以看出,他们都不是一般的凡人。他们都具有普通人没有的东西,这种东西,大概就像是汪曾祺所说的“异秉”。
王朔是可以接受,认可的。
像范、陈这种异秉的人物,咱不稀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