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得体,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于是大家会送他(她)一个称号“名嘴”,比如央视名嘴,某部门名嘴,某公司名嘴等等。
如果作为一个名人,在众多公共场合,说话不注意,就会受到大家的非议,以至于遭受封杀,甚至会吃下人生的苦果。
北宋大文豪苏轼,多次因口舌而遭受祸患,连苏轼自己的学生都看不下去了,劝他说:
“老师,请您一定要谨言慎行啊,同时请您记得,祸患不仅出自口舌,也出自文章啊。”
但苏轼说,我心里有不满的,如果不说出来,就像吃饭吃到苍蝇一样恶心。
《论语》说:“驷不及舌。”
意思是,说话一定要慎重,否则真的难以收回。
苏轼本来与章淳关系还不错,两人同乡,“乌台诗案”时,很多人都躲着苏轼,章淳不仅多次到狱中看望苏轼,还积极营救。
大概也正因为这事,苏轼将章淳划归为自家人,说话也没那么注意分寸。
即使是生死之交,有些话也只能关起门来说,但苏轼完全没有这个意识。
章淳很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每天都要临摹一遍,不料苏轼却对别人说:
“章淳临摹《兰亭序》,没有自己的特色,终究不能算是高水平。”
以苏轼在文坛、绘画和书法界的声望,这句话传出去,无疑是给章淳的书法定了性。且类似对着外人评议章淳的行为还不止一次!
这让章淳心里怎么想。
据说,还有更出格的。
传言章淳出身不好,是乱伦所生,并且刚生下来的时候,他母亲是准备将他溺死的,后来家中一个老仆人看他可怜,便将他救了下来。
在注重礼教的时代,是个普通人,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更何况章淳作为朝廷重臣,那更是秘密中的秘密,不仅关乎体面,甚至关乎仕途和生死!
作为铁杆好友,苏轼却没有管住嘴巴,竟然将这个秘密写到诗文里去了!章淳的身世立即成了人尽皆知的秘密了!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再好的朋友,也有不可触犯的逆鳞。
自此,章淳与苏轼的友谊小船彻底翻了。章淳对苏轼怀恨在心,一直找时机报复苏轼。
不久,机会来了。
宋哲宗上台,清算保守派。章淳抓住机会,立马跳出来拼命打压苏轼,将苏轼从一名三品大员一直贬谪到还未开化的海南岛做一名犯官。
回顾一生,苏轼无奈地说: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反观弟弟苏辙,一生谨言慎行,虽然官比苏轼高,但受到的攻击远少于苏轼。
与苏轼同朝为官的吕大防,持重寡言,时人谓之“铁蛤蟆”,其官运也一直不错。
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好好把握语言,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在更好的位置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