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儿子的视力不好了,从搬到县里,他没有了玩伴,周末完成作业后就与电视手机为伴,对于这种情况,她时有提醒,可并没有强硬地制止,有没有没收手机的打算,因为有的时候儿子的确会用手机查些资料。
那天晚上,她和闺女去楼下买了吃的,她计划让闺女拿上楼去并把弟弟叫下来,她想带他去公园玩,看看远方练一下眼力。
她在楼下等了一会儿工夫,儿子隔着五楼的窗纱,大声喊:“妈,我不想去了!”
这小子,欠收拾,现在越来越不能对我俯首称臣了。她在心里咕哝着。
等她转了一圈回来,儿子凑上前来:“妈,我检讨,刚才我游戏开局,强关了会扣分。”说着说着,竟添了几丝懊悔之色,这表情是不是真的出自内心?她心里虽然有点儿生气,但她不动声色,暂且静观其变再做打算。
第二天她带着儿子出去,路遇他的老师,儿子打了招呼,出于礼貌,她也上前和老师打招呼,并顺势问一下儿子在校情况。没想到老师列举出他的一系列劣迹,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练习完不成,作业时有不交。怎么会这样?这还是曾经的他吗?她强压着上去拧他的冲动,紧绷着平静的表情,想离开想立刻回到家里。
匆匆和老师告别之后,她不想说一句话,全部的愤怒想立刻化作如瀑布般喷泻而下的洪流,一刻也不能等。一路上儿子没说一句话,他能说啥呢,此时他或许正在等待那场暴风雨吧,早来早痛快,不然长时间的压抑会让人更难受。
回到家,她竟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爆发点,此时儿子一副小心翼翼认罪的样子。看来以往不痛不痒的念叨现在摆不上此时的台面了,她想来就来个狠的。
她站在沙发旁边,茶几上的几个空食品袋刺激着她即将爆裂的神经。电视柜上的各种电线和充电线交错着,一个白色手机迅速进入她的视线,手机屏幕下端显示的黄点,说明它此时正处于充电状态。她想都没想半秒,忽然一个健步冲上去,麻利地拔下联接端口,举起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手机发出“啪”的声音,急速划向角落,撞向墙壁又反划回来。
随着那“啪”的声音,她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刚才还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下来。她什么也没说,也不想说什么,径直走进卧室,只留儿子在客厅,他会愤怒,会叹息,会流泪,会怨恨吧?统统不去管了!
她一再的容忍让儿子失去了自律,并痴迷其中。或许,儿子会不满意她的举动,他敢怒不敢言;或许他在渴望长大,渴望自己有一部手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过儿子应该知道,妈妈是有理由大发雷霆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必须有人管制他,这个结果他应该早该预料过的。
不管怎么样,她摔了儿子的手机,也许这手机早就该摔了的。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自律,给儿子做个榜样,在儿子面前放下手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下家长高高在上的姿态,戒掉手机的“毒”吧!或许只有这样,这手机才摔得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