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今年66岁了。她55岁那年,我们结婚,然后就一直与我们同一个屋檐下至今。十多年来,我与婆婆之间,从来没有在大事大非、小枝末节上拌过嘴,吵过架,红过脸。她是个神经很大条,乐观又豁达的人,我虽敏感仔细,有时候免不了因为些小事琐碎的事在心里犯嘀咕,对着老公,闺蜜间小吐槽牢骚一下,也就过去了。总的来说,我们之间,没有大计较,还算其乐融融,和和美美。
婆婆年轻时候吃过了很多苦,为经营家庭,养育儿女,劳心劳力,耕种养生畜,一个农村妇女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自从来到我们身边,虽是从乡间被解放到了城里,但尽心尽力又帮我们把孩子从嗷嗷待哺中看护到上小学。这几年,除了操心一日三餐,她也才真正地解放了自我。
66岁的老太太,不爱钱,对钱一点概念都没有。一般的老太到老了总想着要些积蓄零花吧,总想着手头有丁点好傍身吧!她却没有,把自己给得兜底朝天,嘴边总说自己用不着,你们手头紧要用都先拿去。我说不行,你要有点自己的零头积蓄,多多少少都得有。她却说她要买花衣裳时,自有小的们孝敬她。头疼脑热生老病死,有你们在,我用不着为自己编排打算。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用!
都说,越老越小孩。66岁的婆就是分分钟的老小孩。只要不刮风下雨,提着小粉包,说走就走,她总是雷打不动地去作老年保健操,一天也不愿意耽误。
有太阳出来的天气,就一个人出门溜哒,绕着小区一圈圈走,碰到相识不相识的,又愿意聊扯几句的,她就站下聊。反正,她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乡土腔,对人家一口的或河南腔,或山东腔,或福建腔,或杭州腔,来来回回,畅通无阻。
她总会冷不丁地玩着些对老年人来说新鲜的玩意。自从知道怎么聊微信以后,捧着手机,早中晚,七大姑八大姨,天天陈芝麻烂谷子,但是勤勤恳恳。
刷短视频,火山,抖音。自从陪孙儿去K过一次歌后,又解放了一个天性,开始玩上K歌了。关在房间里,戴着老花镜,眯缝着老花眼,呜呜嗷嗷地像唱诗班。没隔两天就手机内存不足,让你帮着清除垃圾。
过年间,外孙女来家里过年,又看上外孙女的耳机了,逛西湖途中忍不住对我说给她买个耳机吧,说那东西挺好的,在家听歌好使,又不吵着别人。我说家里多的是,回去给你找,买了浪费。失失落落地回家了,每天都盯着你给找,直到翻箱倒柜终于给她找到了才算交待过去,才算告一段落。
她说她操不上年轻人的心了,年轻人赚钱的门路她也插不上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她老了,她就管好自己,争取不让自己被别人操心就行了。
活到老的老太,看这么通透的有,但是能执行起来的就很少。我想老太太的自在与安全感来自于哪里呢?
这些年,我们一直居无定所,住着各种出租房,没有固定的生活圈,交际圈。创业辛辛酸酸,我们自顾不暇,除了日常用度,也并没有多余的钱孝敬她。
我想,老太太的乐乐呵呵,胜在她的好心态吧!知道自已年老力有不及,便行使自己作为老年人的特权,只管自己的事,从来不克薄自己过分体恤别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儿女福。放空自已,自已心宽体泰身心健康,便惠及子孙,后恩泽自己!
而我那个操碎心的亲娘与我的婆对比起来,我常常也是不免钻心地心疼。要是亲爹娘,也能活到这样的境界该有多好!
爹妈这一辈子,为儿女,为孙儿孙女。到老了,任怎么劝,仍然为生计帮忙,为子孙后辈殚精竭虑,操碎了心,放不下任何一样东西。见不得我们人生艰难,我们稍微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寝食难安。我们是他们的全部,他们心里,眼里,全是儿女、儿女的生活和人生,唯独缺失他们自己。
昨天与爸爸通电话,说弟弟虽然不懂事,但是还是很顾家。远在千里之外,但凡爸爸张口提过的事都放在心上。只要口袋有钱,借着网购的四通八达,所有的爸妈的用度,比如随口一提的雨鞋、上山采茶时的点心……都能一一操心到家。我在电话的另一头,能想象得到爸爸说这些话时嘴角上扬的样子,亦能感受到他传达给我的少有的幸福感。那一刻,为爸妈的幸福感所触动感染,同时也对自己的自顾不暇而内疚自责。
我想,我这一路奋斗路上的种种艰辛,爸妈他们都亲历其中,并感同身受,她们是一路跟着着急上火。今年过年也曾想不回家不面面相觑,也许能让她们的年过得喜乐轻松些。
只是,平时任我如何地粉饰太平,我们做为儿女的给父母的安全感还远远不够。未来,要好好努力学习怎么为人儿女,让爸爸妈妈理所当然地享受天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