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愿意和他们沟通。而却不知道是自己端着家长的身份和架子,不懂亲子相处的智慧。给家长们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一、放下你的身份感。
和孩子交流时,可以暂且放下父母的身份,不要总是一副居高临下,随时准备说教的姿态。父母有教育子女的责任没错,但不代表孩子的每个想法都需要纠正,每个行为都需要监控,我们也不需要万事都对他们命令。放下身份感,你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评判,不纠正,不引导,这样孩子才肯向你打开心门。
二、信任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有些路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有些错误他们一定要犯,有些经验他们一定要自己获得。
作为经验丰富的成人,我们肯定可以预判很多错误,并在孩子犯错之前耐心的提醒,但是孩子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摆出一副“你看,我说什么来着!”的姿态,而是要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在不断的试误中获得经验,增长力量,趋利弊害,自我管理。很多时候,你真的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微笑就好。
三、把孩子当朋友
这一条最简单了,因为我们都有朋友,朋友给我们打电话,跟我们诉苦、分享、讲段子,你是怎么回应他的呢?你怎么回应你的朋友就怎么回应你的孩子吧,孩子天生就把父母当成最亲近的人,把孩子当朋友,你们一定会亲上加亲的!
四、承认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没错,但是他们却没有复制我们的灵魂,他们有自己的天性,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行为模式,如果我们一定要他们按照我们预设的套路走,就会发现孩子处处都不尽如人意。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寻求独立的过程,他们一边想要继续和父母维持情感上的连接,一边要完成和原生家庭的分离。而且独立是大趋势,如果与父母的连接阻碍了他们拥有独立意识,他们就只好忍痛割爱,放弃和父母的连接,这就是他们宁可和父母分裂也要坚持自己意愿的原因。
所以,如果想和孩子维持情感上的联系,就必须尊重他们是个独立个体这样的事实,对于他们任何想法,学会用这样的态度回应:
“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
“这孩子跟我小时候一点也不一样。”
“遇到这样的事,他想怎么处理呢?”
接纳为主,引导为辅,孩子一定不会太差,而且你也许会发现你的孩子其实比你厉害多了!好好把握每一次孩子和你聊天的机会吧,它将决定下一次,孩子会不会主动找你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