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学生发展指导师的一个培训课程。老师说学校有三大职能:教学、管理和指导。现实中的学校,指导是被挤压被弱化的部分,但恰恰指导是面向未来的,学生迫切需要但学校视而不见。
中国的培训都离不开谈及国家政策背景,学生发展指导师的大背景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的高考模式以及大学招生方式改革等等。对于学校而言,指挥棒依然是高考,高考学生选择性增加,大学专业排名越来越重要,如何在高考和大学自主招生中出成绩是学校最大的最直接的动力。作为教师,拼体力拼时间已经拼到了尽头,教师想解决一个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兴趣和愿景是最直接的,职业规划和生涯的规划更是原动力。教师为了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已经很拼,其实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学生做喜欢的自己”。我们太喜欢指导和训诫学生,经验之谈和老生常谈是常规武器。如今遭遇了一个“速生速朽”的时代,如何激励学生?根本点只能是学生自己的自发走向自觉,自觉走向自由。教师更多的是个指导者、辅导者和咨询者,教师不可能是规划师,更不可能是筑梦者。
生涯和职业规划指导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探索家庭和社会、探索兴趣和职业,说到底是一个引导学生“挖潜”的工作。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生涯和职业,是面向学生发展、面向学生未来的工作,是一项播种的工作,当前难以评价,应该是一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只有那也有教育远视的人才理解“学校指导工作”的意义。只可惜,无论是规划工具还是测评系统都出自一帮教育产业公司,商业化的运作,市场化的运营,产业化的态势,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郁闷”。为什么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敏锐的触角,没有创造的能力,没有研究的成果?是教师的素质不高还是学校环境的异化?明明是一个高中课程的开发,高中教师还成了一个后知后觉者。我们忙得忘记了自己是谁,我们习惯了近视,很少有面向未来的思维。教育是一个必要存在的乌托邦。只有面向未来的教师才回引领出面向未来的学生。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面向未来的思维,赶路之余应该让灵魂休息一下活着停下来回望一下走过的路。其次,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和实验者,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研究发现的问题,直面困惑。再次,教师应该加强分享和交流,在合作中探究,在团体中学习,聚焦问题积极探索。
教师最迫切的使命应是学会给自己“挖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