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很重要,人人都知道。而在教育教育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做个智慧的父母,育儿先育己,而不是把家庭当成教育孩子的场所。相反,家庭是父母修行最好的地方。
父母要找准自己的位子
别把社会角色带回家
某企业老总,夫妻都是高材生,孩子在封闭式学校上学,爱玩游戏,被学校开除,老爸拿钱去走关系送回去。再接着封锁经济,不给儿子钱,结果儿子想了个办法,把家里的值钱东西卖了,一个老人参卖了40块钱,后来爸爸把值钱的东西锁仓库。孩子又想了个办法,微信借钱,用父母的信用背书,借钱。大家作为旁观者,有没有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父亲,得学会做父亲。
别把自己当老师
孩子面前不要好为人师
别把自己当孩子
孩子放学回来你们会说什么?“作业写完了吗?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我的女儿4岁了,放学回家,我会问她在学校开心吗?今天有帮助别人吗?每天在回家前其实我女儿都会在小区里完上一阵,然后回家自己就该上网课上网课。每天早上女儿醒来,不用我说,自己就会把当天的语文网课上完,当然我也会允许女儿每天看10分钟动画片,女儿看完了1集自己就会关掉ipad,不用我监督就可以做到,我也总是不吝啬于表扬女儿“你真自律”,让她越来越加强她是一个自律的人,哪怕刚开始不知道自律为何意,也没关系,说多了就知道了。
别把家庭当学校
家是孩子身心安全的避风港,避风港,必须是一个设施完善的、安全的。这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离婚率节节攀升,一个家庭的破裂受害最深的孩子。家庭的和谐,家庭的保护功能,是第一位的。
家是孩子身心能量的补给站
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很少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听说过一对父母,广州工作。条件好了以后接女儿到广州来上学,女儿第一次考试英语20分。爸爸上去一巴掌,说我们辛苦挣钱把你接过来享受更好的教育,你就考了这么几分,你对得起我们吗?妈妈觉得爸爸说的有道理,一旁补刀,“就是!怎么这么没用”。女儿受不了跑去跳楼,好在妈妈在最后一秒发现及时把女儿救下来了。一个从农村到大城市来的孩子,没学过英语,考20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成绩只要找个老师补一下就行了。孩子面对环境的变化,父母应该更多关注在孩子的心理上。
孩子考试回来第一时间要看什么?
看孩子的表情。是开心,还是失落难过。
根据孩子表情变化,来找到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引导。
有个孩子在学校打着电筒在被窝里看书,被罚不准睡觉,要家长领回家。学校离家有1小时车程,爸爸没有叫司机,而是自己和孩子一起挤公交。孩子问:爸爸,为什么我犯错你要跟着一起受罚。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犯错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是孩子学习兴趣的孵化基地,父母只要有时间,尽量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让家庭与学校教育互补
英语数学语文都是符号,符号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孩子问:农夫山泉是什么?有点甜?光听描述,想象不出来。只有喝了,才知道是什么味道。
要真正领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要目睹桂林山水才能体会文章说的山有多奇,水有多清。对内蒙古,大家的印象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是实际上你到了那里你就知道,根本见不到。当你在包头街道看到街道都非常干净整洁,突然一阵风吹过来,你嘴巴里塞满了沙子。
你的孩子问你,妈妈,为什么会有沙子?
这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人类的环境破坏导致的。这样的教育机会,远比听环保知识讲座来得更深刻。也许孩子将来就会励志从事环保事业。
何为知识?
闻名曰知,见形曰识
学校教育教会孩子读万卷书
家庭教育教会孩子行万里路
统一步子
隔代教育观念
夫妻教育观念
观念一致,方法可以不一致
教师与家长观念
今天的家长和老师之间太一致了。老师说的话不一定每个都正确,我们可以和老师一致,但不能完全一致。三年级以前,老师的话极具权威。不能盲目与老师保持一致。
有一个孩子很调皮,在学校很闹事,但妈妈对孩子的个性保护得很好。她的孩子有一次考模拟考试,因为试卷题目全会,就不想做,在上面乱涂乱画。老师看后很生气。妈妈去了解了为什么以后,没有教育他,而是和老师说明原委,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老师说只要他下次保证考到前三名,就不计较他做不做模拟考试。结果下一次,他考了第一名。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
3岁左右的孩子才有分享的概念,2岁的孩子还是很自我的,不给你东西,一定不是孩子小气。
2岁~3岁的孩子,经常有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这是孩子发育的正常现象。她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如果此时打压,孩子未来有两种可能:不再敢挑战权威或者青春期的时候会加倍反击。
3~6岁的孩子,既可爱又淘气,连狗都嫌。好奇心特别强,十万个为什么。总是用剧烈的动作进入世界,跑、跳,身上没块好皮肤,总是摔跤。这个年龄,摔得越痛越长记性。保证他安全就行。很多时候孩子摔跤了哭,不是因为摔痛了哭,而是因为妈妈的夸张表情哭的。
有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跟爸爸说,明天是六一儿童节,你要送我礼物。想要什么礼物呢?我想要个女人。爸爸问小朋友想要个什么样的女人,他说要像妈妈一样的,因为妈妈太忙了没时间陪我,所以我要一个女人陪我过六一。如果这个爸爸当时是上去揍一顿,教训他不能这么不正经,也许他这辈子都不想要女人了,会影响他的婚恋观。
有一个典型问题:妈妈,你会不会死?
妈妈不好好回答,孩子会对死亡充满恐惧。
“妈妈,我不要你变老。因为你老了就会像外婆一样,不好看。”
妈妈常见回答:孩子,这是人的自然规律,你会长大,妈妈肯定会变老,还会比外婆还老。
这样孩子会害怕的。那孩子为了防止妈妈变老,自己就会拒绝长大,永远保持孩子状态。孩子宁可挨揍,也不要离开妈妈。孩子特别怕被妈妈抛弃。
而智慧妈妈会怎么说呢,“孩子放心,这一天还很遥远,妈妈会陪伴你长大,陪伴你结婚,到有一天,妈妈会在天上守护你。”
孩子还有一个典型问题:妈妈,我是哪里来的?你会怎么回答孩子呢?
某次婚礼上,问一个孩子说,我长大以后才不要结婚呢。为什么不想结婚啊?
结婚了就要生孩子,我才不要生孩子。
后来才知道,孩子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妈妈没办法回答,孩子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在书上看到剖腹产,发现要在肚子上开一道口子,从此对生孩子非常恐惧。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千万不要信口开河,千万不要胡说八道
如何搞定十万个为什么?
父母搞不定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去探寻答案,查资料,翻书,百度。培养这个探索答案的习惯,将来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攻击别人的身体。孩子力度不好控制,多数是正常交往游戏。比如孩子把人脸抓破,抱着别人痛,把别人弄痛了,别人不跟他玩。孩子哭得最伤心的事,往往都是:妈妈,某某某不跟我玩了。这时候我们要知道他是想和别人交朋友,我们可以和他说换一个方式,比如说,语言告诉对方,我要和你交朋友。
3岁男孩女孩,对异性的身体和自己不一样,有好奇心。3岁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洗澡,他问你为什么,淡定地回答他。
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注意力最多15分钟是极限。作业做15分钟就可以。写作业的时候评估一下孩子的作业要多长时间做完,如果是45分钟,那就分3段时间来做。
小学成绩基本不代表未来。小学三年级开始,每个月看两本好书。看到六年级,96本经典之作,到初中的时候,不可能差。
青春期,乖乖的孩子一夜之间变成白眼狼。青春期之前,父母是孩子的偶像,青春期以后就是呕吐的对象了。
早恋,对异性有感觉,是好的教育机会。
叛逆,满身是刺。第一次孩子和你叫板的时候,去抱住他:孩子,妈妈等待这一天很久了。你终于长大了,以后你说的话我一定好好听耐心听。但妈妈也有一个小要求,以后妈妈的话,你也要耐心听。
青春期的时候,搞一个仪式。你正在长大,以后你会慢慢地超越我们。尊重孩子的成长。
用对法子
身教优于言教,鼓励优于批评,民主优于专制。
孩子成长,需要他参与到教育中来。电子保姆,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力超过了妈妈的影响力。
孩子2岁左右,家里买沙漏,建立规则,比如玩手机十分钟。把游戏合理化,由孩子自己决定玩多久。在我们家有很多个不同时长的沙漏,孩子浴缸上会放一个,餐桌上会放一个,游戏区会放一个。比如我女儿喜欢洗完澡再在浴缸里面玩一会,那么此时就会把沙漏一放,允许她玩两个沙漏的时间,时间到女儿就会加我给她擦澡。
关系优于教育
亲密关系、师生关系。只要这两个关系没问题,一般不会有问题。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案例:演员王刚,有次差点把学校给烧了,学校变相要开除他,学校号召同学们不要理他。从此他开始逃学,早上出门,下午回来,中间不去学校,而是到处跑。但是一离开学校,他发现自己没有人玩,很孤独,也不敢回家肯定挨揍。谈了两个多月,到期末了有天突发奇想给毛主席写信。写完就把事儿忘了。
有一天老师突然请他去学校,班主任还一脸微笑,王刚一路上战战兢兢心想玩了肯定要开除了。结果一路领到了校长室。校长拿出来一封信,是中央的红头文件,毛主席回复的亲笔信。校长说,这是全校的骄傲,请他当着全校面念信。接着区教育局,市教育局跟着一起来慰问。班长的位置也给了王刚。在那以后,王刚成了一名好学生,优秀的学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他在自家中。父母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家庭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每对父母都是经由孩子实现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巨大人生成长。小时候,也许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爸妈有的地方委屈了自己,误会了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一些想法等等,自己长大以后有了孩子肯定不会这样,希望大家都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父母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