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学习了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大概了解了一下卖空机制,这里就需要了解一下估值偏高假说,这个假说认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上各种观点和信息的汇总,正面的新信息会通过“买入”的行为进入价格,而那些负面的新信息,就需要通过“卖空”来进入价格了,最后均衡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的一个平均值。
中国是没有卖空机制的,举个例子,就是乐视网从2014年的28元每股,5个月后涨到278元,各种炒作也好,情绪高涨也好,认为乐视就是下一个腾讯或者阿里,反正就是各种买入,但是同时市场也有看空情绪,这些人认为乐视就是个大骗子,但是没有这个机制啊,导致价格一路高涨,很多散户在高点进入也就成了接盘侠。

但是卖空对于金融监管来说就是个难题,限制卖空会损害市场定价效率,但在危机中,卖空会加剧市场波动,损害经济运行的安全。
现在对于价格的平衡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我国没有卖空机制的前提下,那股票的价格又是如何反映的呢?
从本质上来讲,其实股市就是一台报价机,就像商品一样,各种股票被报出买者和卖者的出价,说白了就是供给和需求达成一致时的报价。
对于股票的需求方,也就是买入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需求,一种是投机需求。
对于一笔既定的股票投资来说,价格越便宜,则投资的回报率越高,越值得投资。
投机需求则完全不同,只要预期未来股价会更高,具有投机需求的买家就会进场买入,以期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但是其内因还是比较复杂,无论是股价一路飙升,还是下跌,均有各种理由适合投机者买入。
股票的供给一部分来自替代效应,比如持股者发现了更好的更有价值的股票,或者想投资房地产啥的,就会把手上这批股票卖出;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投机因素,如果投机者认为股票会下跌,就会卖出甚至卖空股票,如果投机者认为另一只股票上涨更快,也会把持有的股票卖出。
除了以上原因,套利也会引起股票波动,和商品套利一样,比如我发现香港的IPhone X比内地的便宜,先找好买家,就从香港“搬”一个手机过来卖出,赚中间的差价。资本市场也是如此发现了相关产品的价差,从而进行投机行为,当然这种行为也是有风险的。
首先产品不会完全相关,也就是说买空和卖空不能完全对冲掉;
其次在操作上可能不会同步,造成持仓的风险,比如之前苹果手机那个例子,如果我没有首先找好买家,就去进货,那手机就有可能在手里积压;
套利者预期关联金融产品之间的价差会缩小,因为进行套利动作,但是这种情况不一定出现,价差有时候会进一步扩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