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发酵车间。
走进车间,一股带着粮食甜香的热浪扑面而来,仿佛闯入了某个被酒神眷顾的微观世界。眼前,数百口泥窖如古老的兵马俑方阵般静卧,窖壁上的深褐色釉光泛着岁月的包浆——那是微生物群落经年累月代谢形成的“活化石”。工人们手持楸木锨,手臂肌肉随着翻醅动作规律起伏,木器与酒醅摩擦发出沙沙声响,犹如一场延续了六百年的酿酒交响曲。
行车钢梁上,“一门心思酿好酒”的朱漆标语鲜艳夺目,与蒸汽氤氲中若隐若现的汗湿背影形成奇妙呼应。
导游递来小杯70度原浆酒,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拉出黏稠的泪痕。盐城来的王同学仰头饮尽,喉结滚动间突然睁大眼睛:“这酒烈而不辣,甜香都裹在绵柔里!”周围顿时响起一片附和的赞叹。我也抿了一口,琥珀色的琼浆滑入喉间,似一尾温润的火鲤游入血脉,在四肢百骸绽开朵朵暖莲。
离开发酵车间,让我了解到,这里的每一滴酒,都是都是洋河人精心酿造出来的。正如诗中所描绘的"将红高粱煮沸,倒入发酵池,蒸馏出来的历史,滚烫,绵柔",洋河人用汗水与智慧将天地精华凝练成杯中至味。
第四站,洋河美人泉。
大巴把我们送到美人泉景区,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矗立在眼前。门楼是典型的明清风格,青灰色的砖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檐角高高翘起,仿佛展翅欲飞的鸟儿。正中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美人泉"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穿过门楼时,一阵穿堂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从现代一步踏入了古代。
门楼后方是一条蜿蜒的石板小路,两侧是修剪整齐的灌木丛,间或点缀着几株开得正艳的紫薇花。小路尽头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景区展现在眼前。
一座亭亭玉立的美人雕像,手持酒壶,婀娜而立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我们捧起泉水,送入口中,就好像喝了雪碧一样,有透心凉的感觉。
美人泉还有一段神秘传说。传说中,美人泉与一位名叫梅香的婢女有关。梅香因善良而得到神仙的帮助,从此泉水变得甘甜可口,成为酿造洋河酒的重要水源。
泉边有石桥、亭台水榭、花草树木等景观设计巧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中。
阳光下,几只黑天鹅自由自在逍遥快活,泉眼处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的秘密。
第五站,明清窑池馆。
走进洋河明清窖池馆,仿佛踏入了一部活态的白酒酿造史书。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窖池群,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在酿造美酒,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自然的馈赠。
步入窖池区,一股浓郁的窖香扑面而来。导游介绍,这些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已繁衍生息数百年,是酿造绵柔白酒的关键。触摸斑驳的窖壁,指尖传来湿润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沉淀。最令人震撼的是“三代窖池对比区”,元、明、清不同时期的窖池并列展示,直观展现了酿酒工艺的演变。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每一滴洋河美酒,都承载着数百年的匠心传承。
在参观过程中,视觉、嗅觉、味觉的多重体验让人印象深刻。地下酒库里,成千上万的陶坛整齐排列,坛身布满岁月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酒香。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酿酒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窖池中的微生物历经数百年依然活跃,正如中国白酒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生生不息。
第六站,天藏地酒馆。
来到洋河天藏地酒馆,只见门额上有四个金光闪的大字“天藏地酒”,两边对联为“地窖藏春香满溢,坛封梦酒韵绵长。”意思是将美酒珍藏于地窖之中,如同封存了春天的芬芳,酒香浓郁,酒韵悠长,回味无穷。
踏进馆内,里面一坛坛封存的酒,都是名人收藏的。展现了名人收藏与品牌文化的独特结合。这些藏品不仅具有稀缺性,更承载着艺术与历史的双重价值。看着这么多名人收藏的酒,令人感叹,洋河美酒真是名不虚传。
第七站,地下酒窖
洋河地下酒窖,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踏入洋河酒厂深处,青砖拱顶下窖门半掩,似推开一部尘封的酒史。3800余只陶坛半埋于土,坛口覆着层叠菌苔,宛如大地生长的雪色灵芝。恒湿的幽暗中,陈香如绸缎般层层铺展,竟分不清是泥墙渗出的岁月,还是坛中逸出的魂灵。
最老的窖池已有六百春秋,据说每滴酒液都裹着明月的清辉。酿酒师傅抚过斑驳坛身,笑言:"这些老物件比人更懂时辰。"忽有光柱从气窗斜落,照见浮动的微尘——原是无数沉睡的酒分子,在光阴里舒展腰肢。
离窖时回望,楹联"地纳千祥凝玉露,坛封万象酿春风"在暮色中泛着幽光。忽觉衣袂沾香,始信古书所言"酒魂入骨",诚不我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