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生命中好像没有与桂花浓得扯不开的缘分。但发现心情不好时,想起美景,也曾想起过桂花。也曾无意看了很多写桂花的诗,比如“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许是我出生于中秋翌日,正是桂花飘香之时。
心中一直认为桂花是很诗意的花,颜色像黄的奶酪一样,绵软易让人心灵接近。学古文字,有时,常有追溯其源的思维,桂的原始“出处”不知是哪里,也不知哪里的长得最好,盖是南方罢。南方的桂花不知与北京园子里的桂花有哪些区别,也不知两者会给我哪些不同的感觉,是否让我面对她们时同样泪流满面。
桂花“属于”我大学时那个小我十天叫“桂”的女孩子,也“属于”我另一个大学那个来自“桂”的女孩子。
叫“桂”的女孩子,也出生于八月桂花飘香的时期。现在有着安心的生活,有个可爱的宝宝,起了很诗意的名字,名字为合于风俗是不再出现“桂”了,只是依然有美丽的树,桃李芬芳。
我也曾问过来自“桂”的女孩子,她家乡的“桂”是不是指“桂花”,具体怎么答的我忘了,大约没有否定,那么,那个南疆名城桂林总该会有一丛一丛的桂树林了吧。
会有晒干的桂花装入小小的塑料包里,在北方的超市出售,来自桂的女孩会买回来放在枕边,也许有家乡的味道罢。装在包包里的桂花,细粒粒的碎小、绵绵的干燥,不用担心像女孩子们珍藏许久失去水分的树叶那样,干脆得一折即裂;拿来一闻,甜丝丝的,很是我喜欢的那种甜腻香浓。还会看到有腌制的“糖桂花”装在透明瓶里出售,醇厚柔滑,琥珀似的。
多年前喜欢叫“桂”的女孩子写的文章,在我还未曾动过笔的时候,她已写的娓娓道来,深情万种,长长的系列,让我觉得好了不起。只是近些年好久不曾看到了。
也喜欢来自“桂”的女孩子写的文章,很有些美文风格,清新悠扬,我时时看得泪眼相伴。她会有些细腻敏锐、不易捕捉却被她捕捉到的感受。她会写到“不管多么任性,我怎么能忍得住不写呢,我一直在写着呢”,我自己好像是与任性无关,其实无论是否有关,我知道我也会一直写着。她也会写到她“眷恋的地方依旧绿水青山”,让我也想起我眷恋的地方。我眷恋的地方该是依旧黄埃散漫!很干燥,时不时还会扬起绵绵的沙尘间或硌人的石粒,不会很猛地打在身上。像我的文章一样,干燥缺水、沙粒飞扬;但家乡也曾有几块莲藕田,淤泥上田田的莲叶映日的荷。
不满是有些抱怨。有些人我们认识后不管时空多久会感觉一直在身边,有些人路途中把我们抛掉了,有些人我们把他们抛掉了。有些人我们爱他们,他们也爱我们;有些人我们爱他们,而他们根本不爱我们;有些人我们用力地想去爱,最终发现根本做不到爱他们,累了后只好不再去爱。怨是因为爱,不怨了也就不爱了。《颐和园》里说:人是喜欢孤独的,否则为什么,我们偏偏总是与最爱的人作对。
以前也好在意,想到的人看不到我的文章,我是那样孤独。用一句话比况: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你,你爱的那个人不喜欢你,依然是会寂寞的罢。后来我喜欢这个让步句的前半句,就算没有“那一个”,我有“全世界”就很开心了。而且我知道一直都有让我不孤独的看见与陪伴。
曾经好在意自己满腔细腻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光在变化,观点在变化,视角在变化,心境在变化。以为近期看到三位好友的冷酷,其实真相哪是那么回事,我不是也没有告诉他们我所看到的他们的“冷酷”么。如果看到你冷酷,那是因为我冷酷。如果看到你温情,那是因为我温情。以前以为自己不是吴刚和玉兔,不能邀友品杯桂花酒。这又何妨,下次见你,一定邀你共饮桂花酒。再听你唱唱我最近沉迷不已的《尘缘》,“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 暗飘过”。谁让我的友情如同桂花,碎碎小小,细到发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