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让孩子血液里流淌“童真气”
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教育发展越来越快。可是,我们发现今天的教育问题了吗?第一,教育失去同盟军——家庭教育跟不上步伐,学校教育在孤军奋战。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但是,实质性的进展太慢,关于如何引导家长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第二,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教育技术层面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那么,请问转向哪里?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本事……好像都不是那回事。
再来回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为家长和孩子减负,应该是大好事。然而他们的表现怎样呢?家长依旧焦虑,孩子依旧苦恼。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条很关键,家长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响当当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自古到今,中国家长做惯了“金榜题名”的美梦,唯有孩子考个“进士”方能光祖耀宗。今天,许多家长不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甚至违背教育规律,凭证自己的喜好教育着孩子。请问,孩子身心健康、人品出了问题,怪谁呢?我说,首先要怪家长,因为你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所以,我呼唤,让孩子血液里多流淌些“童真气”吧!不要再做无知的家长了。家庭教育本质就是为孩子一生成长打好“底色”的教育。所有要做的就是,家长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孩子成为可爱的孩子。不要成为“大人气”的孩子,那样对孩子太残忍,太不公平。
我怎么培养我孩子的“童真气”?用中国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正确的“真善美”观念。
第一,给孩子灌输“求真”思想。孩子来到世界上,就像一张白纸,我们给他什么,他都会接收。我始终认为,孩子是可爱的,你给他教什么,他都会学习,从不挑拣。在生活中,对于一个孩子,首先要教给孩子许许多多的是非观念,这虽然很费事,但是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很重要。在任何场合,要教导孩子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什么虚假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恶,总之,要给孩子灌输凡事求真,让孩子从小要树立相信真理、追求真理的信仰。
第二,给孩子厚植“为善”的品德。让孩子始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是家庭德育的根本内容。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把陶冶孩子向善的心灵、教育孩子积善的美德、引导孩子一生行善的义举作为教育孩子的一项使命。生活即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向孩子进行“为善”教育。通过家庭生活、家长言传身教、一件事情等,着重让孩子拥有仁爱心、感恩心、责任心。
第三,给孩子传授自爱的智慧。今天的社会发展之迅速,鲜明的特点就是“快”。家长不容易,为孩子拼了!孩子不容易,为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也拼了!随之而来的“浮躁”气蔓延社会、学校、家庭。家长情绪时有失控,孩子行为表现怪诞……。我们的社会像是患了“情绪病”,大人得压力无处发泄,小孩的压力无处发泄,导致中国近年抑郁病患者增多,据相关资料报道,抑郁症有向青少年蔓延的趋势。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少年儿童自残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这需要我们家长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平时对孩子是否进行了生命教育。家长是否教育孩子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尊重生命是一个人最高尚的品德,而爱自己的身体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父母最崇高的敬意和孝心。在生活中,告诉孩子一个道理:身体毛发,皆为父母所给,任何人都无权来侵害,教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心理的技能。让孩子始终怀着对生命的热爱,学会自我减压,快乐地生活。告诉孩子,家长永远在你身边,遇到任何坎坷、困难都可以向大人求助。家长要告诫孩子,永远都要自爱,时刻提醒自己,自残是一种亵渎神灵的无耻行为,好比用刀戳向父母的心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