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今年是高考录取中取消自主招生,改为“强基计划”的第一年,本来按“强基计划”的设计安排,现在高三考生应该完成了报名工作。但由于今年高考推迟,所以当前各高校才开始发布招生简章。截止我写此文,今年试点开展强基计划招生的36所高校中,已经有25所高校公布了各自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strong></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2630667/d4752b754b9c25a0.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width="auto" height="auto"/></p><p>
</p><p>由于“强基计划”是新的一项高考招生政策,属于新高考改革的一部分,也许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什么是“强基计划”,在此我对“强基计划”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今年是特殊情况,我的介绍相关时间节点还是以正常时间安排来说。
</p><p><strong>多元的录取方式是新高考改革的又一重要特点。就目前除了高考录取外,新高考还包括“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两种重要的录取方式。也许有人说,这两种录取在未实施新高考的省份也有啊,怎么就成为新高考的多元录取方式了呢?</strong></p><p>其实新高考改革不只是改革考试方式,录取方式改革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部分,而当前我们通常说的未实施新高考的省市只是未实施新的考试改革而已。</p><p>今天重点来说说”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后面再另行撰文。同时我也将陆续对新高考做全面的介绍。</p><p>“强基计划”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遍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对“强基”计划感兴趣的是,我能不能报考?我为什么要报考?我怎么报考?</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2630667/486849ead754eccf.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width="auto" height="auto"/></p><p>
</p><h1>01</h1><h1>什么是“强基”计划</h1><blockquote><p>“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国家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p></blockquote><p>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而第一批试点高校为36所,主要是原985高校。</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2630667/edfc3f27b20e641b.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width="auto" height="auto"/></p><p>
</p><h1>02</h1><h1>“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不同
</h1><p>了解高考的人都知道,过去高考录取有一个“自主招生”政策,2015年自主招生政策做了一次大的调整,特别是去年开始国家在大幅度压缩自主招生计划,当时个人一直就认为试行16年的自主招生已经是最后的舞蹈了。哪知这么快,自2020年开始,高考自主招生政策就被“强基”计划所替代。</p><p>“强基”计划区别于自主招生的是,<strong>不以竞赛、论文等条件作为初审条件,招收条件主要依据还是高考(高考分数占比85%)和综合评价</strong>,所以个人认为,每一个考生都有报考的资格,<strong>能不能通过初审,能不能被录取,还是以成绩和个人的综合能力说话。同时,“强基”计划禁止像自主招生各高校举办夏令营等可能造成不公平的行为。这使得“强基”计划更加公平。</strong></p><p>从这个角度,高校自主招生取消了,学生们不用再去为能参加自主招生而上竞赛类的培训班或网络课程,也减轻了同学们的额外学习压力。</p><p>“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比,<strong>招生的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在培养模式上可能会在本科就实施导师制,而这些基础学科,就当前的形势,就业上可能有所弱势,因此高校可能用的是“本-硕-博”一体的培养模式。对此各考生和家长应该认真阅读自己心仪的高校招生简章。</strong></p><p>个人认为,虽然“强基”计划不像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但在开始实施的一段时间里,考生应该还是能凭一个较低的分上一所更好些的高校的,因此,对“强基”计划包含的基础学科感兴趣,有志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生,“强基”计划一定是一个好选择。</p><p>“强基”计划招生范围目前只在原36所985高校试点,今后会不会扩大范围需要观望,比自主招生90所院校少得多。</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2630667/f3642a730cf7ff7b.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width="auto" height="auto"/></p><h1>03</h1><h1>“强基”计划更凸显公平</h1><p>在2015年前,不少非常重视利用自主招生政策的高中学校流传一句话,要通过自主招生让能上211的学生上985,让能上一本的学生上211,许多学校和家长拼命研究自主招生政策,想办法让孩子参加竞赛,写论文……“培养”孩子特长,社会上各种相应的竞赛培训机构也火热得很。虽然这几年自主招生政策在缩紧,但可以说自主招生并没有走在其培养创新人才和专长人才的轨道上,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p><p>而“强基”计划更多的还是以高考分数来说话,在招生的各个环节上都体现得更加公平。其本质是通过定点培养,在基础学科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p><p>“强基”计划的实施,自主招生的取消,也是告诉所有家长,不要再不管是不是孩子擅长而为了能上一所更好的高校而绞尽脑汁地让孩子去参加这样那样的竞赛。而真正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没有自主招生也不可能被埋没。</p><h1>04</h1><h1>“强基”计划会给一部分同学机遇</h1><p>在“强基”计划实施的初期,非尖子生捡到便宜的可能性不只是有,而且可能还非常大。</p><p>我这样说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强基”计划实施之初,虽然看似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但没得到实践验证之前,人的接受有一定的过程。对于学霸而言,他们有很多的选择。二是“强基”计划的定位,不得不说,以现在人们对专业好坏的衡量标准,这些基础学科不仅不能算热门专业,甚至算冷门专业,像古文学这样的文科专业。而像数学、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除非有学生很感兴趣,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也不太愿意选择这些专业。</p><p>当然,占便宜只是相对的,毕竟这36所高校的水平摆在那,能上“五校”的想冲清华北大这样的心理大家都有。所以说机遇也只是相对的,还是要凭实力才能把握机会。</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2630667/b6a98af64890346d.gif?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width="auto" height="auto"/></p><p>
</p><p><strong>不管怎么说“强基“计划,是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尝试,通过更灵活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人才选拔的多元化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而此时,正是广大考生了解“强基计划”的最好时机。</strong>
</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img.haomeiwen.com/i2630667/4e0599b53772d7f0.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width="auto" height="auto"/></p><p>
</p><p>
</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