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权德舆有首小诗《玉台体》蛮有意思: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完了?完了。
以白话译出——说来不好意思,昨晚我裙带忽然自动松弛解开了,一大早又看见一对喜蛛双双垂悬着,彼此纠缠。看来有喜事要来临了,我须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一番。因为,最有可能的是长时间远在外地的孩他爹要回来了(言罢急双手遮脸,偷笑而去)。
很明显,须来番名词解释。
其一是"蟢子”,也叫“喜蛛”,系一种身体细长,脚又多又长的暗褐色蜘蛛,在民间一直有喜兆的寓意。很明显,一种蜘蛛之所以能够成为吉兆,是沾了“蟢”(读xǐ)的功。南朝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另一种说法是,这种蜘蛛织网本领精巧,能织出形状规则的丝网,也能织出“卍”字。而“卍”在所有汉字里很特殊,皇室帝王就以之代表江山永固,百姓用此字表示子孙延绵,富贵安康)。就像当年的武则天,有回前往算卦,报上名字一看,算卦的法师大惊失色:武𠟭(“则”的金文写法)天,姓氏为武,鼎在刀侧,终而有天下,明显一个包蕴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天机在其中的诡异名哪,遂随机发挥一番,得到的赏钱自然也格外多。武则天从此也有了自拥天下的想法,自取字“曌”就是明证,日月当空嘛,最终也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
其二是藁砧:乃丈夫的隐语也。古代处死刑,有一种“虎头铡”,执行时,罪犯席藁伏于砧上,用鈇(铡刀)斩之(当然了,在先前的农村,此家什主要用来铡草喂牲口)。鈇、“夫”谐音,后因以“藁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玉台新咏·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此四句分别藏“夫”,“出”,“还”(从“刀环”而来),“月半”。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夫君归来一直毫无音讯,年轻的妻子日日手抚柳丝眺望)。” 王昌龄《送裴图南》:“漫道闺中飞破镜。”李白《代美人愁镜》:“藁砧一别若箭弦。”《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明 屠隆 《彩毫记·归隐林泉》:“秋深后,藁砧得请归来时候。” 清 顾炎武 《悼亡》诗:“独坐寒窗望藁砧,宜言偕老记初心(独坐窗前眼巴巴期望夫君早日归来,夫君呀,你可要记着当初你我白首偕老的誓言)。”
其三是“裙带解”。此三字自字面看谁都理解,用不着再饶舌。但似乎又不那么简单,说实话笔者瞎咧咧此篇小文,就因了此三字。盖在敝乡,若某女不守妇德,与人有染,村人评价时通常会来一句很诙谐的“裤带松”,其含义是,男人太容易得手了。很容易被夫君以外的男人上手自然是重大瑕疵无疑,但“裤带松”只向夫君呢,那甭问就是好妻子了。
孔子《论语·八佾》里是这样评价《关雎》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八字移来作为对这首《玉台体》的评论,大概也不算为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