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解读《易经》名句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易经·系辞传下》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是《易经·系辞传》对人性与言语关系的深刻概括,核心是通过言语多寡观照内在心性。
“吉人”并非指单纯幸运者,而是心性沉稳、德行深厚之人。他们内心笃定,无需靠言语彰显自我,故言辞简洁克制。这类人思考周密,发言必求实在,如君子谋定而后动,言语多与行动、德行相契,少空谈虚言,其“辞寡”是内在修养的外化,传递出从容、可靠的气质,也易赢得信任,自然多遇顺遂,故称“吉人”。
“躁人”则是内心浮躁、定力不足者。他们或因思绪纷乱,需借大量言语梳理;或因急于证明、求关注,靠喋喋不休刷存在感。其言语常未经深思,多为冲动之语、无用之谈,甚至因言失当引发矛盾。“辞多”暴露了内心的不安与浅薄,行事易冒进出错,往往陷入困境,故谓之“躁人”。
这句话至今仍具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言语是心性的镜子,与其用冗余言辞包装自己,不如沉下心修养内心,以寡言显真章,以笃行赢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