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这个词,恐怕是现代生活中用处最广、用量最大的词汇。
工作上,我们假装领导的建议很有用,一边默默背起黑锅,一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领导的错误决策买单;
假装客户的见解一针见血,一边吞下所有的鄙夷,违心地接受,一边对甲方爸爸的指责微笑以待;
假装所有的努力和加班都能被看见;假装同事的莫名其妙是个意外;假装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生活中,我们假装时光是美好的,一边四处拍照留念,一边转身就忘;
假装一切烦恼都是命运的考验,一边说服自己忍耐,一边自我洗脑明天会更好;
假装一定有一个人会身披七彩圣衣而来;假装深谙成年人的生存法则。
但可爱的年轻人们也有清醒的时候。
1.苦难并不值得歌颂
前段时间,李健在太湖湾音乐节上说的一段话,让无数年轻人感动到落泪。
他说,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简单轻松的生活,不必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尤其对于刚毕业的朋友们,他更期望他们能够一帆风顺,避免经历太多的挫折与磨难。
对这届年轻人来说,太有共情了。
头脑无比清醒的他们,从来不把苦难当作信仰。努力还是要努力的,但是要把这个作为必须,作为控制人生的开关,对不起,拜拜了您呐。
他们踏进职场开始整顿,从不惯着掌权者的PUA,拒绝无效加班,拒绝画大饼,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工作对他们来说不只是养家糊口的手段,还有寄托精神的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前两天看到一个中青校媒的调查,“大学生首次求职最看重什么”。
排名第一的选项,占比高达67.24%——成长、个人能力提升快。
你看,谁还敢说,这届年轻人没理想、目光短浅。
他们正在背负着来自长辈、上位者和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而这种略带负面的质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寂寞。一边顶住压力,一边用不变形的行动来反击。
而同样被他们视为精神领袖的还有作家余华。
余华说,“现在如果有人再来告诉你,你要努力工作,你要有上进心,你就会得到很好的回报,那是鸡汤你知道吗,那个已经不是事实了已经。”
你知道吗?更多年轻的读者已经在靠余华签名 “好好活着”的《活着》来续命了。
他们信奉《活着》中写道的“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而且他们对“好好活着”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定义。
面对离职,不同于中年前辈的瞻前顾后,这届年轻人的果断就是好好活着。
所以,内耗和职业恐吓这种磨难是不存在的,如果这条路走不远,那么我立马转身换另一条能走远的路。
2.二十岁的年纪想退休
某瓣上有一个“精神上是老年人的年轻人们来乘凉” 小组。
一群年轻人热火朝天地讨论“八段锦”“清淡饮食”“公园散步”。
他们不仅在人生刚起步的阶段,就提前体验下半场的生活方式,甚至已经开始布局如何提前退休,规划退休以后的生活。
你能想象攒钱死忠粉和买金大军已经从中国大妈变为中国年轻人了吗?
他们冲进金店,走进银行,头脑前所未有的清晰,攒钱!
他们不热衷于钻石的“一颗永流传”,转身拥抱金豆子、金瓜子、金奥特曼还有金条。
然而这届年轻人对未来的规划,还不止于此。
逃离大都市,回到二三线城市,或者直接选择在农村买房独居。
那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原来每天早上睡到10点钟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原来坐在屋顶晒晒太阳喝喝茶是很温暖的,原来走在路上也可以信步闲庭,原来没有车马人声鸟鸣虫啼可以这样快乐。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我想这届年轻人在打的这场仗,孤勇直前,虽然寂寞,终会开出能够带来曙光的花朵。
而你我都是这些年轻人,希望尚存,不如一起带着涓滴成流的豪气,剑指苍龙,斗破苍穹。
集书由美 | 每天一起学习和进步
ID:jishuyoume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