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把丢了好多年的口琴给“捡”了起来。
最早自己吹口琴,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大学时候了。我的室友会吹口琴,而且吹得很帅。自己也喜欢音乐,就买了一个单音口琴,对着口琴说明书,什么吹吸吹吸的,从最开始的《两只老虎》等很简单的曲子开始练起,没过多久还自我感觉良好——反正能吹出像样的曲子了。
之所以学习吹口琴,是被别人吸引的。
人的大脑中有一种“镜像神经元”,只要一被激活,就觉得这件事非做不可的冲动。
最近,学习了笑来老师的《学习的真相》,从各种角度阐述了学习是简单的,前提是:
短时间内多次重复!
开始学习口琴,就是被“诱惑”的——不仅是同学吹口琴的帅气,加上自己还喜欢听歌、唱歌,吹口琴又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事。学会了吹口琴,只要你能够哼出来调子,不需要记住歌词,就能大差不差地吹出来。
学会了吹口琴后,有一段确实沉迷了一段时间,也确实有上面说的情况——不用看谱子,只要会唱的歌基本都能“吹”出来!
真是三分钟的热度——不久之后,也不知啥原因,反正不再吹口琴了!
在学习了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之后,说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即对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是否合理的再思考的过程。)。
而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找到你打死都想玩的业余爱好!
在近期的《学习的真相》当中,笑来老师更是强调了:
值得提醒并注意的是,娱乐和放松,其实是维护大脑皮层性能和状态的必要活动,绝对不能单纯地以极端的方式剥夺它们所需要的时间。
可能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学的时候,那些学霸不熬夜,而且还有很多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还有时间读小说等等,而且考试成绩还很好。
最后,包括老师和同学得出一致结论——这些学霸天生就是聪明!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是,是这些学霸会通过娱乐和放松,让自己的大脑更有效率。
俗话说,就是机器也需要停下来歇一歇呢(维护、加油等),更何况是人!
——所以,应该把自己的“不务正业”练一练了!
这次,改正了一个误区:吹口琴的时候,就要看着谱子吹。
于是,从《送别》开始,每天都跟着网上视频教程练习,虽然能够大概能吹出来,但节奏感、准确度等,与网上的一比较——啥也别说了,慢慢练吧!
这样经过了十几天的练习,逐渐把复音口琴的每个音的位置,以及吹吸等熟练掌握——刻到脑子里了!
当然进步很明显:已经学会了《送别》、《雁南飞》、《橄榄树》等很多曲子了!
原来看网上别人吹得视频,简直是仰视,而且全身起鸡皮疙瘩——吹得太好了!
而现在呢,再看那个视频,似乎没觉得特别好!
这人呢,只要开始了一件事,做着做着,就不满足了!
复音口琴还没完全练好呢,可我又看到半音阶口琴吹起来的音色更能让我“起鸡皮疙瘩”。
没忍住,赶紧网购了一个十二孔的半音阶口琴。
收到宝贝后,也是急不可耐地试着吹,结果打脸了——虽然音符的位置更好找,可是怎么也吹不出来复音口琴的感觉!
想到了笑来在《学习的真相》中说的:
任何一个技能的习得和发展,其实很可能都跟新生婴儿的孕育过程非常相似,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太早了可能不够健康甚至失败,太晚了也不太可能……
于是自己也释然了——着什么急吗,慢慢来,只要天天练,不断练,在关键点上短时间内多次重复,会和复音口琴一样吹得流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