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6三月AlphaGo 打敗李世石的那一刻開始,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即將取代人類的言論又開始出現在各大社交軟體上。許多人為此感到恐懼,因為AlphaGo從建立到擊敗李世石只花了兩年,那還是在被稱為人類最後堡壘的圍棋項目上,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現有的工作都可能瞬間被電腦取代。
即使是一直對未來充滿危機感的我聽到這種話都笑了,因為這一切都讓我似曾相識。
2007年亞馬遜推出kindle一代的時候,鋪天蓋地的新聞說傳統出版社將無人光顧,因為電子書不旦解決家中塞滿書連路都走不了的窘境,同時節省出版一本書的大量成本。能裝進一個口袋的機器就可以裝進200多本書,還可以隨時線上更新,而且kindle還只有十公分那麼厚。
誰還買實體書啊?
你要是不覺得第一代不行,你可以等第二代啊!
更清晰更輕更薄,能放下更多書,誰還買實體書啊?
現在是2017年,各大出版社還是開得好好的。雖然出版社的狀況不好,但絕不是因為kindle之類的電子書搶了他們的生意。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2012年,那時候正是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線上公開課蓬勃發展的時候。傳統大學教育不旦學費高昂,還非常難錄取,且受地理和時間限制。Mooc破除了這些限制,你再也不用擔心老師說得太快或是一時間分神沒有聽到重點,你隨時可以重播。你也不用擔心自己跟不上同學的進度,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沒人會逼迫你。你可以自己安排上課的時間,再也不用逼自己去上早上八點的課。
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切完全都是免費的!
Andrew Ng史丹佛大學教授:“我通常一年教四百個學生,但上學期在網上教機器學習的時候有十萬個學生,我必須在史丹佛大學教兩百五十年才有辦法教到這麼多人。”
對於熱愛傳播知識的教授來說也有好處。
所以誰還去花大錢去名校啊?大學要倒閉了吧!
現在是2017年,名校大家還是擠破頭想進去。如果有大學倒閉那也是因為少子化招不到學生,而不是因為Mooc搶了學校的生意。
然後你再看看現在新聞對AI的描述,又是各種危言聳聽說人工智慧將怎麼樣取代人類,未來九成的人會失業,人類要完......
其實在所有這些言論在大眾之間廣為流傳之前,它們都早就存在了。我的意思是電子書並不是2007年才有的,線上教育也不是2012年才有的,同樣人工智慧也不是去年才出現的。
未來根本不遙遠。
未來其實早就已經來臨,只是分配得不均。
一個趨勢,就像是海嘯一樣。在海上的時候你什麼都看不出,一到岸邊就衝上三層樓高!
我認為所謂的人生規劃不應該是追著已經形成的海嘯走,因為你不知道增長何時結束,泡沫何時發生。而是要看得比別人更遠,不斷去觀察並計算波浪在何時會開始漲,並且不斷努力讓自己能夠趕上那個波浪。
不只是AI,3D printing(3D打印), AR(現實增強), VR(虛擬實境), Block chain(區塊鏈), Robotics(機器人), Big Data(大數據),self-driving car(自動駕駛),科技在每個領域都已經默默發揮了影響力。
我相信即使是危機也有「機會」在裡面,所以不用太過恐懼或是排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