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性叙事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人们已经没有时间思考为什么后面的动机,如果问我说,人们是谁?大部分人,包括我。我是说我正在试图清空并遗忘。这个过程是清理污浊,排遣的管道。不是外部驶来,因为你可以选择不融合。那为什么又要化现,我的解法是化现就可看到你我的轨迹与来处,不同则是我们各自看了回去。挺多这样的过程都成了空过,早些年间经历了一些失望,一种遥望。它也是内在的编织与痴心妄想。我并不是觉得自己十全十美,但是在空无以前,我需要知道自我塌陷于何地。一直就是这样,并肩战斗,无可不为,但你知道,这本就是一种梦境,彼此抚慰来得容易,背对背冲杀陷阵,基本于无。至少男性视角的叙事中和有所不同,它是个超越的端点所在。它本身不是敌意,但接近于一种微观观察,有些不能接纳这种自我察看的,很可能就会觉得,也接近于着意,抑或者排他。某些破开,鬼斧神工匠气了,含混又似蜜糖,我保留的那个位置,我当然明白,好的吸收进去,然后人一路向前,没有太多反复空间余地。状态不佳,余地便更少。我就是意识到它,以及它与自己的关系,才会选择多做一点。无论远近都是距离,我们在他者扮演的是风景还是风化石阶都是自身意愿,即便状若不是也还是的。他者在我们这里是温暖定位还是超越彰显?
你会突然回顾到某件事,某个人。你会觉得回忆是淡淡忧伤而如何突破,对此,又如何抵达归一之旅。正像记事本中的日常记录,我们无法做到真的跳级而阅读只可旁观。摘取就是每个瞬间的直观感受,正是因为直观,即便多么需要也是不可示现的,有些告别是必然的,也许生硬,回馈和接应也是。但还是会觉得可能还会有别的解决方案,当看到真没有时就觉得世界森森何以冷血,实际是自己选择遗忘与自我绞杀。它是一种存在性的过滤提纯或弥散。感到舒服的时候也有可能感到束缚。
某种放大也像是发狠说出蜜语。缩小则近似于向背。
降格于其他的可能,实际也是留给自己。因为实际上是自己在某个位置需要某种响应。对于自身而言,多重的滤镜带来不同的色彩,还有一些全新创建的颜料色彩。
有人会觉得刘心武的索引原型派可能会比较含蓄甚至是欲盖弥彰,若然读原文文本实际,一树千枝岂非更是。喜欢就会对一切的信息和落脚点着迷,也没什么定论。无非就是塌陷某处的某种量子态,或质的飞跃。小的时候喜欢读科幻也是这个意思。
有无数可能,却在一开始奠定纯白,如来只此一次。都是一期一会,也就没什么厌倦的感觉,填补的只是内部经验的空缺,孔雀蓝一般的记忆随意盛放。恰恰是那种,是内在兼得的无从弥合,我们成为了无数美的一种释放之处的原色。
这个颜色是美的,也是善意揣测。然而,时间成本那么高,大部分时间选择彼此观望,独自向前。有时真就觉得这里那里,都像是行走密林中,偶有音声都是美丽恩典。却也未必能够得到妥善的始终保管,人生就是这般一路向前的行进。
这个密林,就像不同形态与意识的解除与论证。来来回回之间的不来不回。每次落定为同一基点,没有轮回,内在的风暴是不能够越级晋封的。内在的风暴只与这一个体有关,学习漫长的自爱自我归一归零,然后才有可能是彼此依靠徜徉随性的无时间之海洋。
当然能够感受到,它又是多重风暴的线性叙事。个体的内部叙事的改变,才是真的超越。不完全是对待种种事件态度的改观,而是明白,任何一种只是这个刹那,若停顿,后面整体都会有所关联和影响。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也有可能是好的!
好的方面是,往往眼前的事采取了本能或规避本能的回应,就这样,错失了一路追寻它的良机。
所以才说如如不动。再度重头。人间修行,不二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