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点绛唇·越山见梅 吴文英

点绛唇·越山见梅 吴文英

作者: 雅迪希 | 来源:发表于2023-06-14 09:41 被阅读0次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

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千岩”,点题越山。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 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点题“见梅”。

“瘦”咏梅常语。本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

这片二句,更推深一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

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有幽愁?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那里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是呼之欲出。“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本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 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相关文章

  • 点绛唇•越山见梅

    【宋】吴文英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 点绛唇.步吴文英

    点绛唇.步吴文英 元日来时,人游都往名胜处。吾意偏孤,独寻乡间路。 更念慈母,早别家门去。思如许 转眼西山,又到长亭暮。

  • 诗选(六十)

    点绛唇 · 试灯夜初晴 宋·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 诗选(四十)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宋·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 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赏析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注释 点绛唇...

  • 《点绛唇 梅》

    《点绛唇 梅》 暗香疏影,只把凄冷作空灵。孤芳倩影,傲骨点雪冰。 今世何倾,驻情何伶俜。秋水凝,青丝尤轻,红尘千丈明。

  • 宋词十七

    点 绛 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

  • 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赏析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试灯:...

  • 一日一书(131)—点绛唇-宋·汪藻

    点绛唇 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

  • 写在清明

    家国永念 点绛唇 作者:宋代吴文英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 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绛唇·越山见梅 吴文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xy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