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著名小说《活着》的逻辑败笔

图文| 王學藝
掩卷余华的小说《活着》,始终给人压得透不过气来。
近十万字篇幅,若大时间跨度与众多人物的次第出现,除了已近暮年,孑然一身的主角福贵和他不知消失在哪儿的配角老丈人外,围绕福贵出现的所有老老少少余华均让他们死得干干净净,连个残渣都不留下。
余华是近代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活着》曾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读完他的《活着》总觉他所布局的故事情节有较大的逻辑失误,明显经不起简单的人情世故推敲。
醉生梦死且沉迷于赌场的浪荡少爷福贵,把老爹当年和他类似赌剩下的一百多亩地,及房舍家产经漫长时间的牌场输了个精光。他爹作为金盆洗手的老赌徒,久经牌场洗礼的老姜,竟然对福贵有家不归,长期吃住城里的赌熟视无睹。
福贵怎么说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应该是受过些许教育,读过几天四书五经的,可他基本的道德礼仪,以至于人伦都丧失殆尽。每次回家竟刻意路过自己老丈人店铺,极尽羞辱老丈人之能事儿,老江湖看见他就像老鼠见了猫。怎么说老头都算根葱,也不算太窝囊菜。人家做的生意都雇伙计了,没点儿小九九能管住几个人。况且,买卖干那么持久。
余华也许是为了把矛盾冲突安排得精彩绝伦,好看无比,竟枉顾现实人情世故一般规律。面对福贵丧失人性的恶行,老江湖只能束手无策,维尊无术。
这样的情节安排单从愉悦的视角讲,说它有趣也谈得过去,说它无趣不通完全中的。也许余华是为了烘托福贵的醉生梦死,浪荡与混世,可读者却莫名其妙,百思不解!
待福贵把所有家产赌干净了,他们一家的天堂生活要打回地狱,老爹竟从容到恨不得闲庭散步,淡然到挥手准备谢幕。把本来可以写张银票的家产有意换成铜钱,一担担让从未肩膀沾过扁担,干过重体力活的福贵挑进城去给龙二送。目的是促悟福贵,触及他涣散的心,让他体验已失去的幸福来之多么不易。
余华这处走笔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想当年福贵爹也和福贵一样,赌输他爷置下的一百多亩地,同是天涯赌场沦落来的人物。福贵的行为举止岂能逃出他爹老江湖的火眼金睛?就凭他让福贵挑担送钱的智慧和境界,纵然平时大骂拉不回福贵对赌的凌云壮志,也会有一万个妙招使浪子幡然醒悟。
如果俩老亲家强强联手,阻断福贵败家的势头易如反掌。但如此境界的一对高手对福贵滑向深渊竟无动于衷。福贵的赌行可是连着他家生活断崖式下跌的路径,老家伙一点儿不清楚不可能。余华竟断然违背人情世故,把结局朝自己既定的不合乎情理硬着陆。
再说,半路杀出龙二这个人物,我潜意识直接认为是他爹安排的救兵。龙二用歪招把福贵赢个裤衩不剩,他爹一笔重金给他打发了才对头。但余华后面的故事情节就会推不动,还得麻烦做其它设计,让福贵家道败落继续。他不顾读者智商水平,强行给福贵脑袋注水。但如此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处理,让读者读着疑虑重重,稀里糊涂。
退上一万步,福贵也不是完全傻瓜,更非在牌桌泡一时半会儿的主。龙二的那些伎俩即使没目睹过也有耳闻,三番五次他竟毫无觉察。
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家珍突然出现赌场,求富贵回家的场景是毫无背景交代的,富贵在城里赌那么久,家人岂不清楚。快输光家业的临头家珍才贸然出现于情理不符。家珍怀着七个月的有庆长跪在地,福贵对她又打又踢,还让两个彪形大汉拖到大街去。
那些个男人们即使再无情,就没一个有点滴人性的?后来龙二占据了福贵的家,福贵叫他老爷他还不适应,说明龙二还尚存人之常情嘛。
还有,有庆在大医院抽血而死。春生的冷不丁出场,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本以为小苦根应和富贵相依为命。文末余华和福贵谈话结束,苦根迎着一轮映红沃野大地的暮色归途,让新生命走向活着的希望。可余华笔下毫不留情,除了垂暮的福贵让所有人统统去死,还美其名曰《活着》。
文学是人学,是挖掘人性,唤醒人们心灵里对生活希望的,是给原本灰暗渺茫的人生敷以缓释和思考的。文学失去了激励、鼓舞、奋进人类的本质功能,一味儿盲目去冲击生命情感的禁区,就丧失它最基本的意义了。
余华的《活着》这些情节明显经不起推敲。我不清楚百位文学批评和编辑为何无一异议,还额手称庆誉之时代佳作。
难道作家们真写不出经得起推敲的作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