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不是很熟的人开始社交,并想要短期内频繁聊天,我们要怎么比较自然的进行开场和结束?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以“早安”开始一天的社交,并以“晚安”结束当天。这种开场显得不是很生硬,也不会很暧昧,强行成为两人加深交流的旗帜,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了早安和晚安,我们该怎么办?
是开始和结束的信号
这种情况大部分会出现在两人初识,想要慢慢通过聊天互相了解对方的阶段,在新的一天开始,早安的问候,应该就是“我准备好了”的潜台词,就是我准备好了可以跟你聊天,但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委婉的告诉你,也不能直接开始话题,所以就给你发个信号,早安“我好了”。同理晚安也是同样的意思,先别管我是不是真的要睡觉了,我说了晚安,其实就是要结束今天的话题,后边的时间不属于你。
我们现在的时间太过碎片化了,在不成系统的规划安排里,不可能拿出一定时间作为我们社交的必备条件,我们是需要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来表达自己的状态,或者是询问别人的状态,这个就好像是出租车上的那个小牌子,当“空车”牌子被翻起,我们就能明确的判断这个车是我们可以招手即停的,而不是对着一辆辆驶过的车辆,束手无策,即便有很大可能,车流里藏着拉不到顾客的车,人流里淹没想要上车的顾客。
信号枪不是要指着别人脑袋的
既然说了只是个信号,所以它就肯定不是全部,只是个标志,但是总有人,把它当成冲锋的旗帜,拿着这个信号枪不是指着天上,而是顶着对方的脑袋,带着有点胁迫的味道说“快!跟我聊天!”
所以有些人打卡式的问候,在别人眼里是很不舒服的,昨天朋友跟我聊起最近的一位追求者,对方为了制造更多的聊天机会,基本上每天都会进行复读机式的问好,这种机械谈话成了毫无感情的任务,更让人头疼的是,在完成早安晚安之后,就没有了别的话题,好像问候就已经是全部的社交内容了,时间久了,问候次数越多,厌恶程度更甚,最终实在忍无可忍,让他彻底消失在了微信列表。
到最后,花环就成了枷锁
有些感情到最后,最开始的期待就有点让人窒息,太多的情侣,在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之后,新鲜感消失,期待值降低,即使会像最开始一样依旧早安晚安问候,但是这个时候的问候其实已经变味了,不像刚认识时那样热烈了,跟上班时候打卡一样,“滴,满勤”。如果说之前每天的问候像是给对方戴上美丽的花环,现在的问候就像是成了扼住咽喉的枷锁,让人身不由己,难以呼吸。
其实两个人都知道这个问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不是感情的凝固剂了,刚像是断藕的丝,桥梁的缝,以微弱之力苦苦支撑,静待堤岸有一天土崩瓦解,默契的不再进行问候,失去早安晚安,也就要说再见了。
当清晨的鸟鸣不再成为叩门的暗号,当月光下的告别词不再被赋予仪式感,我们或许该学会用更轻盈的方式触碰彼此的灵魂。不必执着于日出日落的固定坐标,真正的情感流动本就像山间溪水,总能在嶙峋石块间找到新的出路。
试着把目光投向对方真实的生活褶皱——当TA分享过窗前绽放的玉兰,下次暴雨突至时就可以提醒收衣服;若聊起过深夜追的剧集,次日便能自然续上剧情讨论。生活的经纬线本就纵横交错,每个交汇点都是天然的信号基站。结束对话时也不必强求圆满的句号,一句"突然想起要浇花"或"外卖到了得去拿",都比机械的晚安更贴近真实的心跳频率。
所以失去了早安晚安的我们要怎么办?是力挽天倾还是随波逐流,好像这个东西不在这个具体的问候语,如果真的想继续,在没了早安晚安之后,可以大胆的试试说“我想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