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为什么我们沉迷于小视频? 其实,成功的操作都是反人性的!

为什么我们沉迷于小视频? 其实,成功的操作都是反人性的!

作者: 斗服脑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00:37 被阅读26次

短短几年时间,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所,随处可见到人们拿着一部手机看短视频,15s过后,切换下一个视频,期间不停地发出咯咯笑声,刷完一个又一个的短视频.....

有人说短视频迎合了碎片化时代的人们,在人们只有10分钟的休息时,看短视频是再好不过的娱乐方式。

照这么说,看视频也不过是个消遣方式,无聊地时候玩玩罢了。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最初只是几分钟的消遣,到后面花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在上面。据统计数据发现,用户在短视频软件平均每日使用时长为30分钟。甚至很多人熬夜到2、3点刷短视频,只不过是因为在12点睡觉时,忍不住打开了douyin.....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实在是太容易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替代效应」:如果两条路径,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那长期来看,我们一定会倾向于走更加轻松省力的那条路。

亦即是说,我们会用更加轻松省力的行为,代替掉复杂又麻烦的行为

原因非常简单:为了保存资源,以应对自然界中的种种情况,我们的大脑在一代代进化中,一直遵循着「最小阻力原则」。哪条路径阻力更小,就走哪条路径。

读书太麻烦?没关系。有的是各种服务,把书拆散了,重新整合,用最省力的方式告诉你,你甚至连脑子都不怎么需要动。

嫌书上的内容太过时?有无数的资讯平台,争着给你送上最新的资讯和消息。每天只需几分钟,就能了解「这个世界」。

觉得信息太多,太复杂,接收不过来?没事,有的是各路专家、大咖,为你做权威筛选、分析和解读,为你呈上精心制作的「信息甜点」。

不喜欢看字?没关系,还有音频嘛,嫌音频麻烦?没关系,还有视频嘛……

总之,你能够想到的所有理由,都会有人事先帮你想好,然后,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来满足你。

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躺下,放松,轻点手指,打开「我们的」产品,这些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你的大脑。

下一步,大概就是脑后插管了吧?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宠溺中,变得越来越懒。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我们开始停止思考,期望别人代替我们思考,然后告诉我们结论。

一本书也好,一篇文章也好,它的价值,绝不在于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 因为解决方案说白了,也就那些,很难真的有什么新东西。

读书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思考。

通过把自己的思维跟作者同步,对比自己面临的问题和境况,看看作者是如何思考、分析、解读的,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地方,激发自己去思考,弄清背后的机制和深层原因 —— 这才是我们需要从阅读中,不断去寻找的东西。

一本书,如果能激发你的思考,给你一点启示,帮助你找到一点位于「盲区」之外的东西,就已经算是有价值了。

读书,学习,听课,获取信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有时候,「为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的原因。

因为,只有理解了原因,你才能真正地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找到最核心的因素,去剪裁和适配。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别人的做法。

这就是思考的必要性。

可惜的是,对很多人来说,这种能力和习惯,正在慢慢丧失。

很多资讯平台,已经不满足于「让你更容易获取信息」,他们在做的,是用尽各种方法,把信息主动推给你,让你陷入他们为你准备的信息黑洞中,被吸引注意力,成为忠实用户。

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呢?让你成为他们的流量。

这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特征:过分地去人格化,将一切行为,全部量化成一个个指标,抽象成「流量」。

流量高了,代表什么?代表着平台的量级变大,估值提升,盈利空间更广,更容易拿融资。

智能推荐的本质逻辑是什么呢?

系统通过收集你的浏览数据和行为(比如点击、停留、收藏),为你打上各种标签,建立一个描述模型。并通过协同算法,找到跟你标签相似、兴趣相仿的人,把他们喜欢的内容推荐给你。有时还会采用各种策略去优化,提高推荐的准确性。

这样一来,你所看到的信息,不但都是你感兴趣的信息,甚至,可能都是你「认同」的信息。

我们对于自己认同的信息,天然会更加信任和支持。你会更容易点进去,阅读,点赞,分享,第二天继续使用。

这样一来,数据就提上去了。

但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们的偏见,认知边界,预设前提,会通过一次次的强化,从而固定下来。

我们会成为活在自己王国之中的懒人。

我们每天都在批阅着,经过重重筛选,确保符合我们口味的奏折。

你如同住在一个宫殿之中。里面的每一张椅子、桌子,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为你量身订造,确保能让你保持在「最舒服」的状态。

这是好事吗?或许是。

但它造成的结果就是:你很难控制自己,走出这座宫殿了。

这就是外部环境为你营造的「拟态世界」。

长此以往,你会成为新鲜感和刺激的奴隶:你不断地在投入时间、精力,不断地获得新鲜刺激,但你真正获得了什么呢?

什么也没有。

你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满足大脑对信息的焦虑和渴望。

你还需要思考和产出吗?不需要了。(请参看文章:你以为的生活,其实早就被“他们”设计好了)

那么,如何对抗这种趋势,克服自己的懒惰呢?

1. 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

不要太依赖别人拼凑给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这些都属于「别人的框架」。

你只是在将别人的框架,复制进自己的大脑而已。

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介绍一个方法:

当你读各种文章、网页、书籍,刷知乎和公众号,提到任何引用的时候,试着去往上溯源,找寻信息的原始出处。

很多时候,你就会挖掘到一个不错的信息源。

然后,体验一段时间,如果觉得有价值,将其加入你的信息库,安排时间去阅读。

这会拓展你的视野,使你看到更多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也会使你脱离别人有意识的「信息钳制」。

2. 培养日常思考的习惯

我是一个喜欢折腾各类产品的人。每当看到一个感兴趣的新产品(手机APP或Web服务、软件),我都会去试用一段时间。

怎么试用呢?我会去思考开发者的逻辑,研究产品的细节,把它跟我常用的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势,试着去理解背后的思路,诸如此类。

甚至,一款产品如果出了新版,加入了新功能,即使用不到,我也会去体验一下。目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嗅觉和敏感度。

再举一个例子。

前阵子和朋友聊天,讲到写作。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写得这么好?平时是怎么练习的?

我对他说:哪怕此时此刻跟你聊天,我脑子里都在同步想着,有哪些东西,能启发我的思考,可以用在文章里面 —— 你说呢?

养成这种习惯,对日常生活的细节,对工作,对获取到的信息,都进行本能性的思考 —— 相信我,这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3. 注重产出而非「持有」

我一直秉承一个观点:一个知识点,只有当你能够在实践中应用,你才能说是真正理解了。

所以,当你在接受各种信息、资讯服务的时候,你应该时刻问自己:

这些东西,对我有什么用?

我能够做些什么,来提高自己的价值?

只有自己真真切切做出来的东西,只有自己的行动,能够证明你学到了东西。

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是最危险的事情。

这里的「饱食终日」,又何止是指口腹之欲呢?

几乎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反人性的基础上。一个牛人之所以能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操作系统,是反人性的。

—— END ——

更多精彩创意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D斗服脑”获取。

相关文章

  • 为什么我们沉迷于小视频? 其实,成功的操作都是反人性的!

    短短几年时间,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所,随处可见到人们拿着一部手机看短视频,15s过后,切换下一个视频,期间不停地发出...

  • 解读大众背后的反人性生存法则

    真正的高手,都是反人性的 当我们顺从人性,我们就会活成一个平凡的人;真正的高手,都是反人性操作的。 当你看到以前和...

  • 成功都是反人性的

    首先说,人都是懒惰的,懒得思考,想着拿来主义,复制主义,都想着把别人的经验直接复制过来用。殊不知,别人的经验只是他...

  • 成功都是反人性的

    人性都是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 成功必须靠高度的自律,集中所有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可能要重复千遍万遍。 有时候是强...

  • 人,需要不断给自己挖坑

    学习,是反人性的。 坚持,也是反人性的。 这几天我在复盘自己为什么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功,就是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坚持。 ...

  • 【逆人性】

    【逆人性】 当我们顺从人性,我们就会活成一个平凡的人;真正的高手,都是反人性操作的。——丁俊贵 一、逆人性自强 自...

  • 学习

    1、今天我又听了一遍反人性演讲,人为什么做事不成功,是反人性没做好,什么是反人性(自律)?反人性是别人爱热闹,我愿...

  • 用反人性来满足人性

    用反人性满足人性 用反人性满足人性。 用你的反人性满足他人的人性。 成功,就是用你的反...

  • 所有成功都是反人性的…

    #IP=标签化×内容力×持续积累势能# 我们都想寻找绝世武功秘籍,修炼三天就可以称霸武林,人性使然,可以理解! 但...

  • 为什么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这可并不是因为你运气不好

    为什么投资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一买就跌,一卖就涨?为什么说“成功的投资都是反人性的”?巴菲特所说的“在别人恐惧时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沉迷于小视频? 其实,成功的操作都是反人性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ke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