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笔时我在想:或许写散文是不太适宜日更的。好的散文岂是如此容易得来的呢!
如我之平凡,在没有特别感触之时,大不了写写日常,记录生活。现在的文字大多是这样,还有一部分是自我对话和认识。

我觉得这离好散文实在太遥远。仿佛我站在这边远望,隐隐可见远方的景致,可望却不可及。
产生一点怀疑的同时,“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我对自己说。凭己之力写写写,我感到进步甚微,孤独又彷徨。
在这个春天如期而至的季节,一阵阵惶恐也随之而来。我已不太多敢说蹉跎的话语,藏在心里又十分委屈。
是的,今天一整天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而此时已然天黑。每天如是,惶恐流逝战战兢兢啊!
上午在屋里看了一会书。虽然不比过去看书专注,但若遇上喜欢的文字读来还是舒服的。我便觉得书与读者是有缘分的,看一眼似乎就可以判别是不是属于自己喜欢的一类。初级读者大概是这样吧。
今年第一次读川端康成,看完《伊豆的舞女》,我在文末写了一行字:“一路追随,心心相念。简单,纯真,感觉很美!恐怕只有情窦初开少年之时才会有这样的遇见和体验吧!”
我又觉得,对于如今的我,大概还是能感受到这种情感,和萌芽的印象。在上小学时,或者初中之时,对异性的朦胧好感开始萌芽,但远没有川端康成般成熟。现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要是也能如此简单、友好,该多好啊!
另一方面认为写作是需要一点天赋的。《伊豆的舞女》和《十六岁的日记》都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这种认识似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今天休息主要要办的事是买药。午饭后出去找到一家藏药店。说来倒也感到温暖。店员听了我说的情况,很热情。于是以红景天为主,肠胃药感冒药创可贴之类都买了一份。有一位穿着便服的中年男士,可能是店经理或相关人员,也很友好为我介绍,因为他多次去过西藏,与我说些一般注意的问题,景点路线的话。
在店里与他们竟顾说话,不想外面又开始下雨。中年男士倒了一杯茶给我,拿凳子给我坐。这种氛围让我在想:是不是因为说到西藏,因为西藏给人带来的某种感应,使得心里柔软令人温暖呢?
等雨渐渐小了,我买好药出来。雨暂停之际,我还是来到了红花湖。
究竟是什么让我每逢休息都会来这儿呢?我知道上班的感受只是压抑。实际上,说实话也并没有什么。然而我自己仿佛是被套上了枷锁。像是老牛锢上了梨具,每一步都不随心。
我知道这样不好。对工作怎么能是这样的心态呢?我常常对自己说,要感恩啊。工作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基础必须,感恩自己的付出。
矛盾的我却做不到。大概因为这样,我只有来到这里,才能放松一下。

天下着雨,没有阳光照耀,可山林间鸟儿一样叫个不停。原说惠城四季常青,可到了三月,还是有明显不同。山更青了,近处的树长出了新叶,花开了,一派欣欣然,充满生机。
湖水绿了。尤其是今天,绿得如翠碧润滑的一块玉。天边灰白的云起伏变幻不定,眼前就是一副水墨丹青。

听说西藏高原上的湖水也特别绿。我想与眼前的绿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已经绿得可以,叫人诧异了。
其实,我并没有静下心来欣赏,来关心这些。我的心里有一样东西,有一件事让我不能畅怀,不能喜笑颜开。是什么呢?我好像知道,却又说不出来。为什么还这样迷茫,或者是糊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