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借《了凡四训》论名字对人命格的影响

借《了凡四训》论名字对人命格的影响

作者: 善法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08:38 被阅读0次

● 名字对人命格的影响

关于《了凡四训》,已经说了好多,这里有个问题问问大家,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很多人会哈哈大笑,这不简答嘛,了凡四训,作者当然是袁了凡啊!——恭喜您,答对了一半。请看百度搜索:袁黄,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

——怎么这么多名字啊,到底用哪一个称呼先生才对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关于名字的起法。

首先是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第一重要的就是传承,祖辈姓什么,咱爹就必须得姓什么;咱爹姓什么,咱就得姓什么,只要家族中总有男丁、朝廷不赐不逼迫,就不能改,这是打死都不能变的铁律;然后是名,这个就要依据小孩出生的生辰八字,看其日主旺衰喜用忌讳,找五行合适、寓意好的字,放到姓的后边。另外也有的家庭不考虑八字,只是孩子出生,根据祖辈、父母的喜好,或者找先生从诗经、道德经、四书五经里找个有深意的字,或者自己直接找个满意的字,放到姓的后边,这样名字就有了;当然还有那穷苦百姓的家庭,生了孩子啥都不想,只是随便起名字,于是建国、解放、铁钢、柱子、小红、凤娥就出现了;更有甚者,为了孩子好养活或者为了要个男孩,直接磕碜、派啦(邋遢)、领弟、二狗、三妮,更随便,总之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姓和名有了,但是因为八字的喜用不全面,或者父母还有另外期望,总之觉得起好的名不全面,还差点啥,也行干脆就是我们熟知的起个“小名”,于是,“字”就出现了,比如李白,姓李,名白(八字用金,白五行为金),他爹可能觉得一个金作用不够大,也可能是想这孩子白白胖胖,或者是干脆觉得不过瘾,于是又给起了一个字,叫“太白”,这就是李白,字太白的来历。慢慢的等将来这些孩子们都长大了,学习后有知识有理想了,自己觉得名和号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才华、理想、情怀,于是就额外再起个“号”,例如凤雏、显仁什么的。

诸葛亮就是复姓诸葛,名亮,号卧龙,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等。

还有发这片文字的家伙——王东海,字显仁,号所望、三吹、东海主人,为了写《袁黄未说的秘密》这本书,专门起名叫“子风卜者”,也就是这么来的。

穷苦家孩子没有字和号,因为对于忙着土里刨食,为三餐奔波的农家来说,字和号连个鸟用都没有,谁有功夫想那破事,所以老辈农村的孩子名字都简单,比如赵铁锤、葛二蛋。

这就是一个人名字的来历。

还有一个事,那就是等姓、名、字、号这些都有了,忽然某一天发现,原来起名那位先生业务水平不高,名字起错了,或者自己不喜欢原来的名字,于是改名。等名字改完,连同原来的名、字、号,再加上现在所说的一些笔名、艺名、网名等,这样他的称呼就可能有好几个,至此,了凡先生为什么有那么多名字,也就说明白了。

六名七相八敬神,赶紧聊正题,说说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先以先生举例(字忽略):

初名“表”:肯定是父母希望其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善于表达,估计将来能当个先生;

后改名“黄”:飞黄腾达,大气!长大应该能当个生意人或者考上官职(结果果然如此);

初号“学海”:被孔先生算出有功名命后,先生为了鼓励自己,取学海无涯之意,很好;

后改“了凡”:在受云谷禅师点化后,大彻大悟,羞愧于自己相信命运,因此了去凡人想法,了去凡人烦恼、低俗境界,改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于是,大思想家横空出世。

读者朋友,您觉得先生哪个名字好吗?

对您自己的名字,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呢?

再看其他人:

管谟业,子承父业,成家立业——莫言,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陈港生(本姓房),不认识 — 成龙,咱大哥!

林立慧—舒淇! 吴俊霖 — 伍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借《了凡四训》论名字对人命格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ki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