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粒粒
我说过,我是个粗心的女人,生活中大大咧咧。为此,也得到了一些“批判”。
那天,我正和孩子在沙发上逗着玩。娃儿们的爹“气势汹汹”地就走过来了,一只手拿着我的刷牙杯子,一只手拿着我的牙刷。我心想,这大上午的,服务不要这么周到,好不好?不过看他的眼神,有“杀气”,估计也不是邀请我去刷牙的。
他一本正经地、像是教育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告诉我:“牙杯底部这层青苔一样的东西会传染病菌,需要经常消毒。”我看了看,哦,果然有一圈绿绿的东西,咱看孩子太忙了,竟然没有功夫管理自己了。他说:“借口,都是借口。更基本的常识是,你不能把牙刷的头冲下放,这样更容易生病。”我瞪了瞪眼,心想:我的身体素质也不比你们德意志女人的差,除了生孩子和拔牙,还基本没去过医院呢。
想归想,我也没有去辩解什么。生活中的琐事太多,人与人之间有差异,男人和女人之间有不同,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有分歧,都太平常不过,如果每件事都要提出来讨论和争辩,估计家就变成战场了。虽说如此,我心中也有点不乐意:至于吗,这么点小破事,就上纲上线地“教育”我。看来,婚姻中的人都不太喜欢被批评,哪怕是因为自己的错。
因为忙着孩子,后面又是吃喝拉撒的一串事儿,很快,就把这事抛到脑后了。晚上,孩子们都睡了之后,我也赶紧去洗漱,刷牙时,看到自己的牙杯,吓了一跳:透明发亮,新的一样。原来,那个家伙上午“教育”完我之后就拿去洗干净,并且用热水烫过了。我一边刷牙,一边感觉到心中一阵温暖升腾,感叹:这样的批评可以来得更猛烈一些嘛!
婚姻中,老公和老婆难免发生争吵,也时常会批评对方的某些行为。被“教训”当然不爽,只是批评的动机有很多种,可能不排除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批评完全是为了你好,他的指责都是为了爱。而有很多时候,虽是最亲近的夫和妻,也不一定懂得用正确的言语和方式去表达和沟通自己的爱,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方去避开争吵,让整件事沉静下来,冷处理之后,再去分析背后的原因。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一门学问,而关系越是亲密,沟通有时反而越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大家太近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你应该懂我的嘛!”可是,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应该,理性如果被情绪控制了,连老虎都不会害怕了!
前几天晚上,得闲空,偶然浏览到《金色池塘》这部老电影,点播收看,果然经典。我且不去讨论影片的精彩之处,只想摘出剧中的一个情节来继续我们关于沟通的话题。剧中的男主人公,80岁,老而古怪,脾气暴躁,就是不服老、又害怕死的潜台词。老婆让他点壁炉的柴时,他火柴拿反也不知道,后来被借住在家里的男孩(比利)指出,他已经有点恼羞成怒。好不容易,把柴火点着了,他又忘了把壁炉关起来,结果火苗窜出来,点着了周围的东西。老夫妻加上比利,手忙脚乱地把火灭了,多亏比利年轻有力、手脚敏捷。
火灭之后,老头是什么反应呢?他冲着比利怒吼:“你看你,把这里搞得一塌糊涂!”比利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明是老头惹得祸,自己帮忙还帮出错来了?!他也毫不含糊,立即反击。老太太正要主持公道时,一下子看到了老头的眼神,那眼神里写满了内疚与自责,不愧是相伴几十年的老夫老妻,她把话咽了回去,因为她明白:老头表现出来有多愤怒,其实他的心中就有多愧疚。只是,他并不擅于去认错罢了!后来,剧情里出现了经典台词。老太太安慰比利时,这样说:“他就像是一头老去的狮子,只能靠大吼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记住,当你看一个人的行为时,要努力发现:他真的已经竭尽全力了!”回到生活中来,现实婚姻中,也有很多人、尤其是男人,是不会、也不愿意去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尤其是受到文化和传统家庭的教育模式的影响,男孩总是被当作“大男人”来养大的情况下,他就更不容易去认错。那么这种类型的男人,在犯错之后,往往就会用愤怒来掩藏自己的内疚。女人嫁给了这种男人,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发现、去了解、去宽容、去忍耐。自然,为了爱的批评,心怀愧疚的愤怒只是批评和愤怒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很多夫妻在互动中,有的批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她是错的,有的愤怒也单单是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不满。像是这样的男人呢?我说他就是个棒槌,婚姻中,非要去争个你对我错、你高我低,有何意义?而女人呢,还是尽量回避“战争”,不过要做一个冷静的思考:忍他,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