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需要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从大脑发展的角度而言:
大脑分左右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是逻辑思维的、语言的、理性的;大脑的右半球是非语言、感性的、情感的、身体语言的。
成人是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情感与需要、解决问题的。
儿童右半球的发展比左半球早。
游戏多是行动的、非语言的,比起说话,儿童通过玩游戏能够学的更好。
游戏能帮助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整合。
游戏的力量与价值:
儿童通过游戏获得乐趣以及控制感。
孩子都有去医院打针的经历,打针的过程儿童会产生无力感,通过玩扮装游戏儿童假扮医生护士给娃娃打针看病,孩子就能重新获得控制感,消除内在的无力感。
儿童能通过游戏学习社会规则。
他们在游戏中练习长大后必需的社交技能,可以在游戏中控制生活中出现的创伤事件。
如果孩子在养育过程中出现分离忽略,孩子会愿意反复玩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照顾的游戏,是对现实事件的补偿。

儿童借助游戏了解外部世界、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游戏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游戏儿童传递自己内心的想法,在游戏里不断调整,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游戏里儿童能获得自主权。
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游戏阶段不同。
2.岁以下的孩子玩探索类游戏。靠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感官感知世界。他们一般喜欢自己玩。
这个阶段父母可以提供对感官刺激类游戏:听音乐、抚触、踢球、扔球等。
2-3岁可以玩功能性游戏。
功能性游戏指的是有目标的游戏。必然把球扔进小筐里;拼拼图等。
2-3岁孩子喜欢一起玩,但是两个人并不交集,各玩各的。也叫平行性游戏。
3-4岁以上的儿童玩假想游戏。游戏的内容带有故事情节,拿香蕉当电话打之类的。游戏内容复杂化,玩过家家等。具有一定社会性意义。
亲子游戏更注重给孩子的陪伴,你对他们玩的游戏的兴趣度,一般他们看到你愿意陪他们玩,他们会发出邀请,让你玩他们设计的游戏。

如果家长想要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对儿童某些方面进行训练,可以看蒙台梭利0-6岁训练丛书,里面有很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
原则是:跟想引导孩子玩指定的游戏,一定先让孩子感兴趣,不能强求,而让孩子对游戏产生排斥。
关系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关系本身就能促进孩子各方面包括感官、心智、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