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初次阅读正统哲学书籍的人,第一次感觉一定不是那么让人值得回味的。
造成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哲学类书籍的特殊性”,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读者与作品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些的疏离感。
当然双方之间这种疏离感是可以通过一些阅读的方法和规则来予以改善的。

而且这些阅读的方法和规则也并不局限于哲学类书籍,只不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书籍而言效果却更好。
其实阅读哲学类书籍的方法很简单,与那些哲学家写作时所运用的方法是一样的。
我们知道哲学家们在面对哲学问题时除了思考之外是别无他法的。
同样作为读者面对一本哲学类书籍时除了“阅读”之外也是没有什么可做的。

当然这里的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含义,这里的阅读更多的是强调运用我们的思考。
这是因为面对哲学作品时,读者除了思考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捷径可寻。
而阅读哲学类作品的规则——找出作者中心思想,相对于思考而言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因为想要找到那些伟大哲学家们的中心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甚至要花上很多年的时间。

我们需要阅读很多书籍,然后不断地重复阅读,再进行不断的深层次思考,才能发现这些宝贵的财富——作者的中心思想。
就如我们一直强调的一样“这需要读者自身的努力”,因为没有人能明确地告诉你如何做才能找到这些中心思想。
也许读到这里那些普通的读者会感到很失望,但对于那些思虑周祥的优秀读者而言一定会有所启迪。
因为我们知道了阅读哲学作品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而且我们还知道在阅读哲学作品中一个读者必须要做的事是什么。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找出这些分散在不同哲学作品中同一中心思想非常困难,但我们必须亲自去尝试找出它们。
我们不建议你去走一些捷径,譬如阅读其他解析哲学家生活或观点类的书籍,让它们去告诉我们这些原则是什么。
我们必须要依靠自己找到这些原则,因为自我发现的原则会比其他人的观点对自身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的如何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原则,我们以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例进行一次简要的说明。

我们开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书籍时一定要建立一个重要认知——他的所有作品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是彼此相连的。
譬如在《工具论》中他主要为我们展示了逻辑的基本原则。
而在《物理学》中是他依据逻辑原则所进行的一系列假设。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还有其他的原因,譬如这些作品都一些学术性的论文而且很多都是没有完成的。

因此这也导致了,他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没有办法在各个作品中很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他在《伦理学》中关于善和幸福的论述(具体的内容详见下篇文章)。
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论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阅读哲学作品的方法和规则。
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