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6 周天 晴
在社会价值排序的命令下,一个人有什么东西最能拿的出手,他就最喜欢把它拿来当成自己的“自我”。
一个人当了官,那个官职就变成了他的“自我”,那个官职的社会价值排序最高,他在心理上要认同自己的这个“自我”,同时也有一个命令,别人也要这样认同他。
成也“自我”,败也“自我”。
比如:在别人欺负你,而你感到不舒服,有愤怒时,有害怕时,你的自我是真的,是自然情感。而当你先害怕时,当你认为自己确实太差,别人才排斥你;当你要感谢伤害你的人,是他或他们让你成长时,它们并不是自然情感,而是心理保护的结果,是假自我产生的情感。
心理保护是位于核心的概念,它是打在人类心里秘密的一把万能钥匙。
所以判断一个人的“自我”是不是真的第一个标准在于:在这样做时,产生的是自然情感,还是心理保护。
第二个标准:在做一件事时,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如果你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就不是真实的你,因为你其实是一个演员。
第三个标准:一个人的“自我”是用来让内心有力量的,还是用来把内心破坏的。一个人的“真我”,永远和他的内心联系在一起,而“假我”则和内心没有什么联系。
第四个标准:违反人性和理性的自我,永远是假的。当我们说一个人的“自我”是真的,意味着他在自然的意义上符合人性,在社会的意义上符合理性。违反这两点的“自我”必然是假的,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内心的畸形和扭曲。
假如你拿弱者当有尊严的人看待,那就是你的真我,因为第一,它符合人性,“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第二,它符合理性,假如你不拿弱者当人,从逻辑上来说,你也不拿自己当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