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小暖风机敌不过断崖降温后的空气,它努力地想要温暖我一点儿暖意都没有的身躯,尤其是那疑似有冻疮迹象的手脚……
这么冷的天儿,很适合学习,冻得人清醒嘛。
我花了两个多小时,看了一条40多分钟的视频,记了4页纸的笔记。
这是程前和李娃娃探讨短视频内容创作的视频,我不清楚里面所谓干货有多少,但我的收获还是不少的。
有一些信息可能在别人看来没什么价值,却刚好是自己所需,重点是,还不用花钱。
- 01 - 内容创作的核心
“生产力的核心是感受产出效率。”
我们是被巨量的信息围绕着的,有的信息被我们捕捉或感知到,就会引起我们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思考。
思考会产生属于我们的感受,当我们把这个感受对世界表达出来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内容的创作过程。
因此,我们的输出,也是一个信息的处理结果。
“输入越多,感受越多,核心就是「我的思考」。”
所以,这就决定了好的内容创作者,一定不是“流水线”上的一环,而是整个创作过程的总编剧、总导演!
我自己做的播客,从稿子开始到成品,都是独立完成的。
我知道不少做播客的团队或者机构,分工是主播就只需负责录音,稿子有专门的人写,录完有专门的人负责后期的制作。
因此,出品效率会非常高,品质也会受到控制。
但这类作品,听着,可能会有种跟听新闻的感觉有点像,专业客观,或主观得很客观。即便账号是个人,但作品不一定是主播的思考。
昨天,有个主播在群里@团长,质问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平台以内容不符不通过审核。
原来,她是通过团长买的稿子。
团长问她有什么操作,她表示自己拿了稿子就直接录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言下之意是,稿子有问题。
团长也表示,其他人买稿子录的都没有问题呀!
最后,她们怎么解决的我不清楚了。
毕竟,这位主播对稿子有问题是建立在平台的不通过上,而不是拿到稿子的时候,也不是一字一句读的时候。
换而言之,对于这篇稿子,她根本没有思考过。
这也是,原创路上走得糟心的其中一点。人家的原创是买的,自己的原创是挠头写的。
- 02 - 做内容的本质是一样的
表达,其实就是写作文。表达能力的高低,也就是语言功底的深浅。
视频里,他们把自己的爆款视频拆分分析,得出一样的视频结构:开头,建立期待;中间,铺垫;结尾,升华。
他们聊到《故事》这本书,里面提出的故事结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谈到《千面英雄》的经典理论:英雄之旅,英雄的成长轨迹是:
起点碌碌无为,后来突然的契机,使他接受命运的召唤。然后,对命运开始抗拒,越抗拒越回不去,最后接受命运,从此一路高歌,再遇到阻碍,打败阻碍,成为英雄。
有没有发现,这些结果和过程,其实都是一样的:铺垫、反差、升华,而这就是做内容的本质。
“编剧的核心能力,是讲故事的能力,尤其是讲长故事的能力。”
做内容的本质,也是讲故事的能力!
- 03 - 不缺好的主题
他们俩聊到平时刷视频会很累,因为大脑已经形成条件反射去思考,这个视频为什么火、凭什么火,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如果这个主题自己来做,会怎么做等等。
刷视频本是娱乐,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肌肉记忆般工作的反应,程前说,自己一度不敢打开抖音,太累了。
李娃娃表示,爆款视频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其实也是刻意练习出来的。
正是因为刻意练习,才会形成不断思考的肌肉记忆,才能不断进步。
李娃娃说,
“有的主题确实是很好,他就是拍不火啊。我说这个主题如果给我的话,我一定可以给他拍火。形式一转换,一下完全不一样。所以,就不缺好主题嘛!”
所以,能不能做出好内容,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的内容创作者,说到底还是「我的思考」够不够。
输出倒逼输入,不是没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