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

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

作者: 赵_蓉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1:09 被阅读0次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信所谓通往成功的法宝,只有一件,就是勤奋。不勤奋就会忘,不勤奋就没办法认识自己,勤能补拙,勤奋亦能去拙,让人变得聪明。因为聪明人不过是知道的多而且懂得用罢了。

看到查理小时候的仓鼠交易这一段,想起一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让我想要努力回忆七岁的自己是个什么样?做过哪些事?着急着,想给自己一个判断。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一直在努力追求的。想到这里,终于觉察到思路已经跑偏。

读这本书的时间和读《结构思考力》的时间相差不多,难免想要做些比较。尽管这两本书中都列举了大量“高大上”的例子,但《穷查理宝典》总是能带给我更多的高级感体验。我在想这种高级感的来源究竟是什么?第一能想到的理由是,熟悉程度。对于西方的文化,包括耳熟能详的阿基米德,也只是略知一二,所以这种陌生感带来了高级感。但事实上,对牛虻、萧伯纳的熟悉感应该也是足够的,所以可能有第二个理由是,那就是个人性格原因,天然对西方的出版物好感度较高,这种好感度包括行文的逻辑、风格,不拘一格的方式,就像是在聊天,阅读的压迫感少了,好感高了,自然会有高级感,因为人总是会给自己喜欢的事物更高的评价。

这本书可以被一分为二,前面类似于人物传记,后面是演讲集。就像作者说的,前面的部分只是对“他看上去是怎么做的”进行概述,而演讲集才是提出具体“怎么做”。查理的一条思路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他说,人要怎么活着,自己要想清楚。我的理解就是,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别人眼里合格的目标,认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找到自己通往目的地的路径。仅凭既定的路线是无法到达斯里兰卡的,那么我们也需要不断摸索前进。

在前一部分作者提到的概念有以下,每一个点都是值得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 多元思维模型
  • 先天的独狼性格
  • 能力圈(边界问题)
  • 独立思考

语录:

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
我发现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场经济—— 当作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动物在合适的地方能够繁 衍,同样地,人只要在社会上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能够做 得很成功。

中间夹杂了一些其它事务,将近两周之后,我又拿起这本书,准备开始“查理十一讲”的阅读。在此之前,我通过自己的读书笔记,回忆了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内容,发现笔记帮助我俭省了复盘再看的时间。


查理十一讲

虽然一共是十一讲,但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思想,这其中必定是交融甚多的。我选择几个对我来说重要的点进行记录:

  1. 人必须要构建自己的整体思考框架,这个框架不是完全不会改变的,但是需要足够稳定,要能够综合各个学科领域的智慧。其实这也是现在大部分人所缺乏的,我们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电影,发出过一两点感慨,却很难将一件事做到“庖丁解牛”那样。这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致力发展的地方。
  2. 保持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可能是道德方面的,也可能是其它什么。其实我想把这个底线定义为“靠谱”。
  3. 工作三原则。只卖自己会买的,为自己敬佩的人做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共事,这简直是神仙日子。对于这点,大概是每个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吧。

总之,别人用尽一生总结的智慧,需要重复品读与实践才能真正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xu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