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止观法门基础 选自《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止观法门基础 选自《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作者: 阿那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22:28 被阅读0次

构成“止观”法门的基础认为:烦恼是染污障碍,修行就是要除去它。这样的见解似乎和我们自然的习性相左,但是慈、悲、菩提心的法门,却能利用情绪作为解脱的工具,而不把它视为障碍,因此具有不可思议的效用。即使你无法爱一切众生,但是至少也爱几位众生——我们天生就会对某些众生产生爱与关怀——透过慈悲、菩提心法门的发展,就能让我们对一切众生发起纯真的慈悲心。

从最不起眼的昆虫,到最有力量的世界领袖,乃至于最恶名昭彰的连环杀人犯,所有众生都希望得到快乐、避免不快乐。这两种希望,几乎是所有意志、行动背后的驱动力——不管这些行动对别人来说多么的不合逻辑或不理性。菩萨了解这件事实而修行,不过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互相交往的时候,可能从来不曾想到这个事实。只对某一类众生或很少数的众生感到真诚的慈悲是不可能存在的。真诚、无私的慈悲没有范围的限制,心态上也没有丝毫偏袒,它常被比喻为太阳,光芒照遍一切,没有分别。

相关文章

  • 止观法门基础 选自《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构成“止观”法门的基础认为:烦恼是染污障碍,修行就是要除去它。这样的见解似乎和我们自然的习性相左,但是慈、悲、菩提...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止观(止

    第十六章 止观 (止) 止观是一切其他禅修技巧的基础,它能产生宁静、专注与清明,这些都是使其他修行产生效果的重要因...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止观(2观)

    “观”最有名的两个传承,就是龙树与弥勒的传承。 龙树传承: 两种主要的方法,它们都是要让我们从误以为真实的概念幻影...

  • 见地与修道

    见地与修道 ——读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不是佛教徒,纯...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空性

    第四章 空性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 佛法中...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两种见地

    上篇 正确的见地 第一章 见地 简单地说,见地就是你如何看待事物。没有基本的见地,你就不知道现在位于何处、目标是什...

  • 本性光明——《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佛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方面,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佛教的元素:出家人,寺庙,很多人手上戴的佛珠;另一...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转世再生

    第八章 转世再生 身体和心无非常接近、互相依存,但是两者还是不同:身体的功用就像容器,心就像容器内所装的东西。身、...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禅修

    第十五章 禅修 禅修是训练心灵最直接、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许多论典中都认为,即使你非常博学,做了广泛的分析,...

  • 道伟法师:修习止观有两种方式

    天台止观法门包括圆顿止观、渐次止观及不定止观三种,智顗大师分别以《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及《六妙法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观法门基础 选自《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ca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