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夜宿江边,孟浩然写下了一首秋夜诗,将“愁”写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

夜宿江边,孟浩然写下了一首秋夜诗,将“愁”写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

作者: 简雪 | 来源:发表于2022-09-22 16:47 被阅读0次

公元730年底,孟浩然离开了家乡襄阳,远赴洛阳,再次漫游吴越,来排遣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愤。

在经过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西部的一段江水)时,他写下了一首清新的秋夜诗,成为了千古名篇。

诗名为《宿建德江》,诗曰: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在写作背景上就很特别,没有以行人为背景,也没有以船航行为背景,却是以船停靠江边夜宿为背景,把一个“愁”字以写景的方式展现出来。

诗的首句“移舟泊烟渚”意思就是,将小船停靠在江岸边,在这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沙洲边夜宿一个晚上。这句起到了点题,为下文写景做好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描写得既简洁,又很小清新。日暮,就是日落黄昏时候,江面上才有了烟雾朦胧。正因为是日暮,才有了靠岸、停船、夜宿一连串动作。

“客愁新”又是什么情况呢?这个日暮,也是“客愁新”的原因。就是日暮让诗人添加了新的忧愁。

船已经走一天了,靠岸停泊,本应该安静地睡个好觉,消除一下旅途的疲倦才对啊。可是,这个黄昏时分,孟浩然心中的羁旅之愁却油然而生。

他从家里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个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之时,孤身一人,不禁思念起故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使用了对句描写了江上秋夜的景色,孟浩然把心中的那份愁融入到苍茫寂寥的天地之中。

日暮时,到处都是苍茫一片,旷野无边无际。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比眼前的树木还要低沉。“低”和“旷”是相互依存映衬,带着几分忧愁美。

夜幕降临,月儿高挂,月光映入清清的江水之中,和船上的人是那么的亲近。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无论是诗句,还是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带着忧愁的美。恐怕只有在船上的孟浩然才能领略得到这样的美景。

在那宁静无垠的天地之间,一轮明月和他是如此亲近,仿佛寂寞的愁心也得到了慰藉。

此时,诗也到此结束了,但好像没有把话说完,很耐人寻味,读来让人感觉到诗人心中有千头万绪的惆怅,道不尽,写不完,不如就此沉默吧!

他曾心怀梦想,一心想考取功名,为国家做贡献,满腔的抱负,如今却是如此失落。独自一人,面对着苍茫大地、江水悠悠、明月孤舟,心中的惆怅,对家的思念,仕途的失意,梦想的破灭,人生的浮沉,千头万绪,涌上心头,就是一个字“愁”。

短短的20字诗把诗人心中的“愁”,写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向我们描绘了建德江的秋夜景色。反复品读,清新的秋夜景色,跃然在眼前出现,让人回味无穷,真的不愧是千古名篇之作。

相关文章

  • 夜宿江边,孟浩然写下了一首秋夜诗,将“愁”写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

    公元730年底,孟浩然离开了家乡襄阳,远赴洛阳,再次漫游吴越,来排遣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愤。 在经过建德江(新安江流经...

  • 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

  • 李白之死的传说,马鞍山采石矶!

    元 · 梅之焕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元朝的梅之焕曾写过一首《题李白墓》的诗,虽然诗写的不怎样,可...

  • 陆游也追星

    南宋诗人陆游,除了诗写得多,流传得广(家里开印刷厂),写得也好,应该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吧!我最喜欢他的一首诗《秋夜...

  • 怀念

    记忆中我的老师常吟诵一首打油诗:“彩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

  • 《江边夜宿》

    《江边夜宿》 文/七极 梦中犹怨布衾寒, 几度成眠更寡欢。 长恨难终短叹始, 烟波江面月华残。

  • 夜宿江边

    一轮明月照前川 夜半人声惊客眠 应是渔家争早市 轻舟摇碎水中天

  • 今日份练字打卡—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

  • 当涂:采石矶-李白衣冠塚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我记得读小学时,老师就讲过这首诗,是成...

  • 写一首诗|《愁》

    春风自有春风愁,不劳春风解烦忧, 夏夜无眠和雨谋,穿山列阵封公侯。 秋风瑟瑟吹冕枕,落木惶惶度心头, 冬雪萧萧虫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宿江边,孟浩然写下了一首秋夜诗,将“愁”写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nw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