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能量》课文拆解
【现实问题】(课文可以用来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有些人生活中本来没啥事,却无中生有,通过负面思维,想象出一堆困难来,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天大的事,直到把自己压垮为止。
【行为特征】退缩和逃避。
【心理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心理原因,根源在于心理能量低。
心理能量的定义:即心力(内心的力量)、心量(内心的容量)、格局(内心的高度)。也即一个人内心所具有的能量、驱动力和软实力。
心理能量的形成:与生俱来的先天因素+后天的修行和涵养。
心理能量的影响因素:先天的秉赋、悟性、灵气+后天的信仰、大爱、善良、理想、目标、使命感、责任感、奉献意识、恒心毅力、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等心理品质。
心理能量等级的不同表现:
心理能量等级高的:大事变小事,小事变无事,认为世上无难事。心理能量等级最高的如佛陀和基督等,已完全做到“境随心转”、“心生万物”了,“大小”和“难易”不复存在,心中只有爱、慈悲和智慧。
行为特征:敢于面对、积极行动。
心理能量等级低的:生活中本来没啥事,却无中生有,通过负面思维,想象出一堆困难来,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天大的事,直到把自己压垮为止。
行为特征:退缩和逃避。
心理能量等级的提升方法:
补:尽量时时保持觉察状态,用正心正念正气正行,给自己的内心注入正能量,“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泄:尽量全然地接纳自己,整合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步减少、消除内心冲突和矛盾纠结,慢慢做到心口行的一致,将自我增加机制消融于无形,彻底清除负能量的源头,配合“诸恶莫作”和及时释放。
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修行,假以时日,久久为功,心理能量等级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增长。
2-《每周一法:注意力转移技术》课文拆解
【现实问题】强迫症的心理调适。
【行为特征】经常被情不自禁和难以自控的恐惧、负面回忆、负面联想、负面想象、对他人的负面臆测所困扰,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苦不堪言。
【采用技术】注意力转移技术,即帮来访者由粘连于消极面转向专注于积极面的技术。
核心技巧:觉察→识别→放下→转移→专注 五个步骤来实现注意力转移。
专注的内容:该做的事、感兴趣的事。通过主动去想有现实意义的人和事来替代强迫性的胡思乱想。
躯体强刺激转移法。
转移注意力也不能追求完美。不可能完全转移注意力,只需要有10-20%转移也能够算是成功。
3-《每周一法:行为矫正技术》课文拆解
【现实问题】儿童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采用技术】行为矫正技术,即通过改变认知、转变态度、奖惩引导和升华超越等方式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技术。
矫正前提:改变认知、转变态度。
只有当来访者有了配合的意愿(转变了观念和态度)后,才能对其开展行为矫正。因此转变观念,达成共识,端正态度,是矫正行为的前提。
由于不良行为习惯是一种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因此在来访者有配合意愿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其进行全程监管,包括提醒、引导、鼓励、批评、制止等。
主要技巧:奖惩强化法,即做对了给予奖励,做错了给予惩罚。
要依规而行,即要事先约定规矩,不能行为发生当时或之后才惩罚。
奖惩要与不良行为挂钩,而非监督者的情绪挂钩。
高级技巧:升华超越,即引导来访者往更高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发展。
主要针对知识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
为来访者打开一扇窗,推开一扇门,借一个望远镜,让来访者看到更远更美的人生风景,从而增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争取变坏事为好事。
4-发散思考:为什么知识(思想)不能变成行动?
因为行动,特别是复杂的有目的的行动,是由意志推动,而不是由思想(知识)推动的。而现代社会人普遍都是意志力软化、理想信念目标淡化,所以知识多、想法多,但是都无法落实变成行动。
因此,日常就应该要加强对意志力的刻意训练,就像强化肌肉力量一样。当每一次想要放松自己的时候,都是一次对意志力的考验;而每一次意志力的软化,都会导致今后更多的想法无法变成行动,其结果就是每天只完成一些简单的琐事,而重要的、需要意志力推动的事项无限后延,产生一种生命的无意义感。
5-发散思考:什么是“空”?
佛陀说“色即是空”“万事皆空“,一般人理解不了。比如有人打了自己的孩子,气不打一处来,要怎么“空”?正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情绪当成一种客观的真实的存在,所以才会那么较真。但其实,正如强迫症患者并不是因为现实的事件而是因为脑海中的强迫观念引起无边的恐惧一样,人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体验和情绪是虚幻的。小孩子会被战争电影里的镜头吓哭,但是成年人不会,因为成年人知道那是虚假的。佛陀所说的万事皆空也是这个道理。
《能力祈祷文》诵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