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出身农村,自幼一身肌肉,放学归来清扫院落呀,拎个篮子去割猪草呀,秋收时掰玉米棒子呀等活计都不在话下,勤快又听话。念书学习?不是吹,那更是捷足先登,至少在四五十人的班级里首屈一指。你想语文老师每遇大量板书时便让笔者上来代为抄写,你说这个学生差得了吗?
不过老天爷似乎从来不会把那些过人的能耐一股脑儿全赐给你,否则惟你顺利如公园里的儿童滑梯顺顺溜溜,那除你以外的别人还咋活?
这不,大概自十多岁开始吧,自个儿的睡觉便出现了问题:动辄失眠,很是痛苦,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心头纷扰无法消散,很多时候吃药也不抵事。而同龄人在这个年龄,正享受着爬上床即刻入睡的福祉浸润哪。而自己这厢呢,半百刚过,外貌已然尽如古稀之年的老汉汉了,满头银发,飘然如仙。而更让人无可奈何的那份遭罪是:失忆,嘛都忘,细说来满腹心酸,甚至想哭,话也长,暂且不表。
那就看一眼闲书吧,反正睡不着,硬躺着还难受。
于是,对古人笔下那些写失眠的文字多了一分注意。没想到老毛病又犯,四肢越来越疲惫酸软的同时,书却越看越兴奋雀跃,翻来覆去的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心静不下来。下面这首《不睡》就是随手“抓获”的: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作者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诗风古雅,格调清和。
诗译为通俗汉语:
在漫漫长夜里迟迟难以入睡,内心烦躁,不得已又从床上爬起,走出卧室。
置身室外,离开灯光的喧嚣,心情略微宁静了点,此时若有月光的抚慰就改好了。
唉,尘世就是尘世,你看夜都如此深了,但自然界的杀伐也没有停止,已然归巢的鸟对星星点点的流萤也不放过。
不知不觉,东天渐亮,很习惯地拂去佛经案上的香灰,拨亮燃烧着的香烛······
诗意和赏析:
一般说,佛堂一般是寺庙中的主要位置所在,最靠前、也最显著,惹眼。佛像呢包括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等。在佛堂里每天都会有人来安排供品、烧香、诵经,以表达对佛祖的敬仰与感恩之情。然而,即便如此的圣地,生死轮替,血腥杀伐等等尘世间的争夺仍旧难以避免。
身为出家人的诗者,也只能轻轻拂去佛经案上的尘土,虔诚点燃着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的一炷白檀香,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祝福天下,祝福人世间,祝福大自然。清晨的宁静和纯净使诗人感到精神振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新和纯净生活的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