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不甘平庸
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以及《四大天王》

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以及《四大天王》

作者: 8c26b270b5c0 | 来源:发表于2018-08-19 00:53 被阅读47次

写在前面的话:

我对人说我写小说的,人家说你不能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你不能沉浸在你个人的小世界。我笑一笑,给对方肯定的回答,正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不能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我写小说,用老板的、同事的、律师的、作家的、商人的、中年老男人的、小屁孩的、负心汉、痴情女的各种角度,总而言之就是以别人的而非自己的名义,带着被人批判“你又不是别人你怎么能够冒用别人的名义来发言”“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另一个人”的风险。

我说完,听者目瞪口呆。

至于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和《四大天王》——

《小偷家族》

首先我得说说去看《小偷家族》这部电影之前,我已经在朋友圈被它的粉丝狂轰滥炸般宣传了一回,宣传跨度从它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始,至终于在国内上映,前后时间一共长达近三个月。

有人说在中国还能看到这样的电影说明中国还不是彻底无药可救,有的人说这是一部反批判的批判现实主义之作,有的人说这部电影让人想流泪但是想哭的冲动终于还是哽在了喉咙里,有人说是枝裕和在拍这部电影时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现实,所以小偷和杀人犯在他的镜头下竟然也具备普通正常作为一个人本具有的温情,而那些打着正义旗号的普通正常人却反而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他们冷漠,自私,无爱。但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之所以被广泛认可、推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它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设置的重要奖项——金棕榈奖。

关于金棕榈奖,据说它对电影的考核标准十分严苛,以至于整个亚洲电影距离上一次获得该奖项还要追溯至二十年前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正因此,这一次是枝裕和《小偷家族》获奖几乎被认为重振了亚洲电影的雄风,所以他被当做英雄般的人物备受推崇——但实际今天的观众到底有多么重视该奖项,不敢肯定。对我个人而言,国内比《霸王别姬》更经典的不是没有,何况人们的审美早就没有严格的主流与非主流之说,当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越来越宽泛与人本,各类电影节,无论戛纳还是奥斯卡,还是国内的金马金球金鸡,诸如此类,总而言之,一个奖项不过是一个奖项,一部电影统归不过是一部电影,一个电影人怎么着也不过是一个电影人。我们既能够欣赏打着文艺界良心的《百鸟朝凤》,对乡村(or超?)现实主义风《一个勺子》《心迷宫》《暴裂无声》也并不排斥,喜剧电影也开发出了自己的路子,王宝强与徐峥合作的《一路囧途》《泰囧》《港囧》票房与口碑俱佳,开心麻花《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一念天堂》在审美与品味上兼具现实与理想,代表国产走到了新的高度;此外徐克《神探狄仁杰》系列在武侠片上又开创出了悬疑侦探加魔幻现实的新风格,李安《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得终场战事》也在个人美学风格的探索之路上继续前行,陈凯歌《妖猫传》《道士下山》重振旗鼓;而拍了《1942》《金陵十三钗》《芳华》《手机》《不见不散》一系列经典电影的冯小刚却因为“耿直”而成为全名公敌(但这是错觉吗?还是事实?在国内,一个普通人观看远方的人与事,几乎已经不能凭借ta所掌握的信息而分辨真伪与对错,何况人们说成年人不讲对错——嗯,不过仅为这一句,一个普通人其实应当如此推断,冯之所以被倒戈,其实仅仅只是因为他触犯了谁谁谁的利益,并且无非是资本的利益);导演了2008奥运开幕式,也导演了《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画魂》等经典影片的张艺谋也不会被人暗讽为“国师”;至于主演了很多经典,票房大卖,按照当下的市场规则取高成片酬按原则来说也无可厚非的范冰冰等,也成为大家唾弃且盼着早日倒台的箭靶——搞得好像真有人会为了明星的奢侈(甚至有人称是腐败)而感觉多不公平似的。

事实上,不久前人们还都在狠狠批判国内明星不懂穿衣打扮而国外明星通通都是时尚达人,痛批国内与时尚沾边的行业发展相对别国十分落后,而如果说日本人与韩国人已经普遍成为有品位有内涵的高等市民,那么中国人基本还停留在上世纪土得掉渣的审美与举止风格里,与高等完全不沾边……然而冰冰等以惊艳造型出席在国际舞台,几乎拯救国民的时尚自信于水火,也瞬间拉动了国内关于时尚与审美多行业的大踏步往前发展。人们渐渐懂得打扮的重要性,也的确慢慢学会了如何以美艳动人,讨人欢喜——

当然,不可否认,假设偷税漏税是事实,作为一个情感上曾经佩服过其付出与努力的观众,一方面会表示很遗憾,但另一方面,哪怕仅仅只是出于道义方面的考虑,也想管管闲事,抛开表面去探索现实: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一个本可以通过合法收入一方面过得滋润一方面又能依靠粉丝的喜爱享受尊荣的明星,贪得无厌,而想要获取更多,以至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却只想要获得更多的无法受用的钱和爱,这聪明吗?还是说当真聪明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所谓的小聪明是愚蠢,如果偷漏税是真,我只能说主人公很蠢,而她蠢的原因,也许只是因为大家都在习以为常那样做。——试问,有谁能够挨过环境对是非观念的混淆?而若堕落是整体的,人心的审判却视若无睹这一事实,仅逮住一两个表现比较出格的来祭天,作为被逮住的个体,这对她来说岂不是严重冤枉,她岂不是要严重怪罪现有的体制让人莫名其妙无法好好做人?【对比个人在生活中的选择,很多人在混乱的生活中跟随风尚,大家沉沦我也沉沦,只要能够在这当中风生水起就好,这样的人间,却正如小崔口中集体沦陷的娱乐圈。而我呢,生活中选择不妥协的我,本应最痛恨这些妥协的人,然而为什么还要为这些人说话?难道我天生犯贱?呵呵,我想,也许我在质疑自己的道路,也许我只是想替生活中的聪明的傻亲友们宽宽心。且更主要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人们说得最多的是殊途同归,所以我希望哪怕大家选择不一样的道路,但终点是一致的,大家都是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在做着自己的奋斗与付出。】

至于罪,它是一个法律名词,也是一个道德名词。人们做出道德审判,首先以“良心”作为衡量的标准,即假如我是她,在彼时彼境,经历过她所经历的不以她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切,我也会和她一样做相同的选择吗?若我的答案是否定,我才有资格去审判对方有罪。(倒不必套用西方圣经,说对于任何人我们都没有审判的资格。套用圣经,我们可以约定俗成我们没有资格剥夺他人生命。)而法律虽然与道德,在某些领域它们也许具备互补的功能——法律审判有罪,道德无罪;更多时候它们重叠——法律有罪,道德更有罪。在两者重叠的领域,一个人在道德上犯了错,不一定意味着在法律上犯了错,但设若他在法律上犯了错,在道德上一定有错。在两者互补的领域,这种情况意味着代表公正的法律本身出了问题,所以是非颠倒。而道德,公道自在人心,哪怕《1984》中的严格审查在生活中演变为现实,一颗清醒明白的心不会说谎,不会错将罪恶当成恩惠。【现在很多人坚持着为罪人说话,为好人挑毛病,坚持着人都是立体的观念。对,人固然没有完美的人。所以平时,我向来不管人家的小毛病,因为我也坚持人应宽容。】

当然,离题万里只不过是为了“给观众一个合理的台阶”。但愿观众,在这些纷纭中,可以不必坐等被人污蔑翻脸不认人,或没有情义。

观众,观看虚构作品的人,有时候也不知不觉变成了观看社会百态的人。不管哪一种,作为一个无能为力的观众,时而被人描述为愚蠢,时而被人打扮成高尚,有时候也想试着拒绝接受被动接受的处境,主动传达出一些也许并不能完全保证“正确”,却一定真实的声音。

当然,尽管说了那么多无关内容,在正式说到《小偷家族》前,还是有必要将另外几件事拉扯出来说一下,具体说明一下什么叫做一定真实但不能确保正确。

这几个事件就是在微信圈一度十分热的疫苗事件、米兔事件以及其后的胡鞍钢事件。——特别是胡鞍钢事件,可怕的是,微信圈盛传的内容,你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对比微信圈中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的确失去了吸引力,很多讯息你是先从朋友圈得到消息,然后才去传统媒体查证,因此你渐渐失去对传统媒体的关注。危险的是,一旦你真的丧失对传统媒体的关注,很可能你会很容易将一条子虚乌有的内容视为真实,比如一度在朋友圈被传得沸沸扬扬的胡鞍钢。并且毫无疑问,这种新旧媒体间的不确定性存在,比娱乐圈“阴阳合同”的曾经存在更可怕。它分割受众,却并不保护任何稍微有“越轨”倾向的无辜个人。

而就疫苗事件,很多人将这样的悲剧归罪为体制问题,我却认为更多是市场经济本身金钱带给人的腐蚀,这属于人性或文化方面的腐败问题。作为一个底层人物,没有权没有钱,我看不到一家上市公司的疫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该公司高管包括下面的工作人员过分想要好收入,以至于铤而走险所以犯下这种错误。至于体制的腐败,受贿一方当然有罪责,可算不上这起案件的主要责任方,要批判也得先批判主动受贿的人。然而我的观点却遭遇猛烈批判,被动不动批判为做惯了奴隶、贱、活该遭受生活的苦、草民、爱国贼,以至于让我觉得对方是否已经失去理智,让我这个平时对很多体制问题也存在异议的普通人(“观众”)也瞬间无话可说。他们动不动说你再去读几本书,就像他们已经足够理智不需要再反省或读书(事实上,孙悟空还有个一通百通,也知道学海无涯,不必执着看更多学更多呢!)。我倒是又去读了书,而且坚持一分为二客观的评价立场,并且作为一个底层人深切明白我也许正如他们口中的“鱼肉”反抗才是最好的姿态,然而我不想恁头恁脑为所谓反抗而无理取闹。他们却不分青红皂白,让我觉得是故意捣乱,他们是故意要站在我的立场,为我做错误的反抗代言。比如我想要的是甘地式的不妥协一步步争取,他们却故意来个鱼死网破,让你想要争取一个结果不是得付出血的代价就是干脆闭嘴不言——当然我借此想说明的是,目前大家的观念态度分裂得太厉害了,有时候褒扬是为了贬损,贬损是为了褒扬,而有时候褒扬其实正是褒扬,贬损就是贬损,于是大家无法正常沟通。所以就《小偷家族》,我敢打赌,尽管导演交代得很清楚,国内观众还是会读出完全对立的观后感来的。特别是当是枝裕和想摆脱被人利用的处境,而努力创新表达方式,端正作为良心的表达时,想利用他的人也在努力更新自己的表达方式,将他的良心拿来作为己用。

所以,这个事件,也是《小偷家族》这个影片本身,这反应在对这个影片本身的评价极其分裂。就这个影片,有人看到了导演对主人公底层人物的身份设定,认为这部影片讲述了他对底层人的悲悯情怀,他在建设性提出建议,说一个好的社会应当对底层人具有怎样多重的思考角度,让作为底层人的人同样具备生存的尊严;有人看到了对自己所处国度的体制批评,说一个好的体制才能诞生一个好的电影,这个好的电影考虑最弱势的那一个群体的生活,但表现贫穷不是为了引起观众怜悯,却反而想要引起观众的羞愧,让观众知道贫穷的人和不贫穷的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本质区别,相反还会告诉你,那些你通常习以为常所认为的小偷、骗子、扒手,在人格上可能比你们这些所谓的正派人士更高一个级别,因为起码他们的生活还在以爱为核心,而不是以冷冰冰的金钱为核心。

有人将《小偷家族》视为对上层人士的批判,有人认为导演并没有想要批判的任何意图,他只想静静呈现,也许算一种思考,或自我反省。有人说《小偷家族》是温暖的,有人说它其实很冷酷,因为他所表现的小偷是真的小偷,甚至还是杀人犯,而这让那些几乎被底层人视为死对头的上层人瞬间抓住把柄,可以心中落下一块大石,嘘一口气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当然较真起来,这些看上去互不相同的观感,其实也不过出自于上层人士对上层人士审视底层人士的方式的品评。若《小偷家族》所表现的底层人来观看,会有什么感想?

这就是我想谈的《小偷家族》。

若一个底层人来观看《小偷家族》会有什么样的观感?个人所感觉到的是:轻微的愤怒。

我不是愤怒导演将这些人物设定为小偷,甚至杀人犯,因为任何观众都可以看到导演对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没有任何批判的情绪,而是十分深切的爱,与身份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我愤怒的是,整个作品所呈现的错位真实对应着现实生活。这种错位是,窃国者诸侯,大资本家通过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将商品摆上货架明码标价,却让制造这些商品的人购买不起。更可恨的是,商业的触手已延伸至衣食住行的任何小角落,以至于主人公一家衣食堪忧、生存唯艰,因为没有什么不需要购买,赖以生存的一切都被包装成为了商品。

我愤怒,每个时代都有穷人,而《小偷家族》的穷人,具有一个正常人的全部情感,却不能单纯凭借劳动而必须辅助以偷窃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更令人生气的是,这样一些最应在各处得到帮助的弱者,男主人公治做最繁重的体力活不幸摔断了腿却会因为有家庭而得不到医疗保险,女主人公信代在一家纺织厂做女工会因为工资居于全厂最高而遭遇裁员。但即便这样,遭受生活诸多不公的他们,却依旧没有沦丧作为一个人所具备的正向情感。面对没有得到妥帖照顾的小孩,他们尽自己可能去伸出援手帮助。所以,被遗忘在汽车后备箱的翔太,和被遗忘在公寓门外挨冻的小女孩由里,也被他们偷了回来,其实是救了回来。他们没有用言语传达的道德伦理观是:对一个弱小的生命来说,充足的爱护与关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不管他有没有在学校接受充分的教育,他才能够健康成长。否则,他们不仅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在父母的疏忽中丧失生命,更有可能最终成长为真正的骗子、小偷、援交女郞。但可恨的是无人承认他们所行使的正义。

那些自以为是或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记者、媒体人、警察、政府工作者,将主人公家翻了一个底朝天,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真相:治是小偷,信代是杀人犯,奶奶诱拐了纱香让原本是富家女的她跟着一起过穷日子并且不得不去做援交补贴家用,整个家庭所谓的爱其实是一种害。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治将翔太和由里带回来,不仅不让他们上学,反而教他们偷窃,这的确是一种害。几乎没有人相信,若将纱香、翔太、由里留在原生家庭生活,只会生活得更破碎,甚至更危险。

最让人气愤的是,被遣送回生母处的由里,完全没有受到重视,依旧如草芥般被遗忘在寒冷的弄堂里自生自灭。再也没有人哪怕偷也要偷一条裙子来给她穿上,带她去海边度假;再也没有人在洗澡时注意到她身上的伤疤,用温情抚慰她的伤口。这时候你想大骂一句去TM的记者警察媒体政府工作人,瞧他们都干了些什么蠢事,说不定他们将一个脱离虎口的孩子重新送入了虎穴。

唯一的安慰是,信代在看到由里为没有归家的翔太担心时,曾说出“遭受虐待的孩子不可能对别人那么好”,这使我们可以猜测:也许由里的妈妈对由里的粗暴或遗忘,只是一种为生活所迫的不得已,只是一时的,她骨子里还是深爱自己的孩子,只不过爱的这一面我们看不到而已,正如影片中那些记者警察媒体人政府工作者看不到信代与治对孩子们的爱。

影片之外的思考1:

同样的故事,假设发生在真实的一家六口,作为观众,我们会怎样评价?我们会认为这一家人真是生活如蝼蚁般卑微吗?我们会不会痛骂这家男女主人简直不是人,竟然让自己的孩子不去上学,不仅如此还让他们学着偷盗。会不会谴责男女主人为了所谓的养家糊口去偷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养不活就不应该生嘛。会不会臭骂纱香不要脸,出卖情色。会不会怨恨奶奶在这么艰难的生活处境竟然还藏私房钱。此外,关于剧中人,假如他们之间拥有着真正的血缘亲情,那么治和信代还会像爱捡回来的孩子一样爱自己亲生的孩子吗?奶奶还会毫无怨言地不去指责治和信代啃老吗?面对纱香去做援交的事实,一家人还会继续给她温和的爱吗?纱香面对需要用自己出卖色情来帮助供养的家庭,会不会心中满是怨恨?

影片之外的思考2:

导演真的是在为底层人士说话吗?

假设这个故事有隐喻,比如这个故事的一家六口更像生活中真实的大多数“中产阶级”——他们有地方住,吃得上饭,还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他们做着各种各样不够光明磊落类似“偷窃”的工作,以“偷窃”而换取生活中物质的充裕,以及某种时间与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可以发问的是:导演姑息这种偷窃,岂不就是在特赦姑息中产阶级?在这部剧中,导演对大资本家显然有所批判,对真正的穷人,如顾不上孩子的尤里妈妈,也用信代和治的行动做出了批评。对有着罪行的主人公却十分同情与肯定,为他们说话几乎到了主张人为了守护爱应当偷窃的地步。(如果是这种角度,会让有站穷人立场的我有点儿哽着,让中产阶级的我觉得心安)

不过,我想导演想说的也许是:不管大家以怎样的方式偷窃,偷窃多还是少,只要对家人的爱没有丧失,就值得原谅,只要这人间有情,(当然也不能像信代那样杀人,这样她必须坐牢),一切都可原谅。所以他本来是没有阶级立场,不做阶级区分,也拒绝用阶级的眼光去看人的。

影片之外的思考3:

透过这个作品,我仿佛看到爱与温柔已经走到将被彻底绞杀的危险境地,这背后所隐含的逻辑仿佛是:生存与爱不能共存,选择生存请丢弃爱。否则,若有爱,资本家成不了资本家,因为他务必得慷慨自己所有,帮众多的治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所以主人公治从他们那里偷点东西也真不能被称为偷。

在什么样的环境,爱与温柔可以正常存在?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家庭,为了生存,他们顾不上爱,所以纱香因为家长的疏忽被奶奶拐走,翔太被父母遗忘在车厢,由里的父母不管她冷暖。他们都忙着往生,所以没有精力来顾及爱。

影片之外的思考4:

无论如何,导演是在呼唤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管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不管是底层人还是小偷、杀人犯,只要这些人还保留有正常的人的同情心、爱心,他们就值得被当成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其他,就不应被蔑视,不应被视为可以随意屠杀、抹除的什么东西,就值得尊重。导演通过这部作品,挽留了人对生命的无视与麻木,这是好的。对啊,人本来就不是东西,他们也许粗鲁也许无知甚至邪恶,但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魂灵的存在,他们犯罪通常也都是出于因果报应。所以没有犯罪的人(却最有可能成为庸众,被称为有平庸之恶的人),应当加倍保护好这种心灵的温润。【为什么观众最有可能成为麻木不仁的人,继而被人审判说他们有平庸之恶?比如范冰冰、黄晓明、崔永元、冯小刚等,作为观众摸不清事实,不知道真相,却莫名其妙一会儿被引导至将他们崇拜到无以复加一会儿又将他们唾弃为脚上的烂泥。可不管喜欢还是唾弃,所针对的都是十分空洞的,而如果他们的是非观一直都由这种空洞的东西组成,他们每天看惯了是是非非,唾弃惯了就容易看着事事都有问题,对人就都不会再有起码的尊重之心。就成了麻木不仁的人。所以假如平庸之恶存在,那么与之对应的是不是叫做超凡之恶?如果平庸之恶来自无法得知真相,那么超凡之恶是否来自确知真相?那些随随便便宣扬平庸有恶的人,我是否可以说他们对作为大众的人的存在,是最为漠视的?】

《四大天王》

如果说,《小偷家族》是那种针对影评人拍的作品,它是散文式的,充满生活的各种真实片段。那么《四大天王》也许可以说是针对纯粹的故事爱好者而写,是叙事性的,充满离奇古怪的各种幻想。

对个人而言,如果《小偷家族》这部感动大家的影片让我感动之余却也感到轻微的愤怒,一如导演本身在影片中想要展现但故意压抑住了批判冲动那样,那么《四大天王》这部满足大家对瑰丽想象好奇欲的影片却让我在被愤怒的心魔纠缠时,破解怨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一下午看完两部影片,我在朋友圈发这样的动态:中午是枝裕和释放了我的心魔,下午徐克把它收了。

怎么说呢,徐克电影,从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处事态度是符合我的选择的。对体制,就比如对钱本身,我不觉得他有什么好坏。但是对使用钱的人,或者掌握权力的人,就要分辨真伪。这样,无论是像体制内的狄仁杰还是尉迟真金、沙陀忠,还是体制外的水月等人,都不会轻易怪罪钱、权本身。人间正道是沧桑。狄仁杰的对手,是逞凶作乱的坏人,是心魔,是他个人的心魔、武则天的心魔、尉迟真金和沙陀忠的心魔,而不是一个固定的体制、皇权,他的朋友不可能是企图侵占中原的任何外邦势力。

看完狄仁杰,最大的感受是:在一个安稳的环境,最要紧的是做一个不危害社会、不仗势欺人、不以权谋私、不损人利己、心有公道的好人。当然,一个好人不一定非得是一个完人,只不过大的原则不能背离,对周围环境中所存在的恶,也不能轻易姑息,说什么眼不见为净。

相关文章

  • 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以及《四大天王》

    写在前面的话: 我对人说我写小说的,人家说你不能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你不能沉浸在你个人的小世界。我笑一笑,给...

  • 我所理解的世界《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 路雨铄 单纯来说,个人对日本电影稍有青睐, 是枝裕和,我不否认, 我第一次记住这个名字。 虽然之前也...

  • 解读“天王殿”密码

    天王殿当中供奉着弥勒菩萨以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叫做护法神。护法神护谁的法呢?护我们自己的法,这代表什么样的人才有...

  • 小偷家族:人生最重要的是爱

    最近看了电影《小偷家族》以及现实版小偷家族的新闻事件,对于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弱势群体,不由得让人...

  • 我所理解的家族 - 草稿

    我的家族在我们村中也算是一个大家族,人丁兴旺,我爷爷是属于老五门的一员,我爷爷的爷爷便是老五。 卷首语:童话故事般...

  • 四大天王管那四个天呢?

    佛教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佛教一般指佛教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

  • 不懂就查——西游记(5、6回)

    1.四大天王都是谁?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

  • 观影|《小偷家族》:社会最底层的人

    我无法用自己的三观来衡量这部电影,如果用三观来衡量的话,这部电影的小偷,以及与小偷家族对立的社会,都无法选择原谅。...

  • 《小偷家族》所代表的电影发展

    一直被日本电影的清新秀气而吸引,《小偷家族》也不例外。像很多日本電影一樣,电影的节奏很慢,故事编排也不算特别的紧凑...

  • 《小偷家族》|无缘化的社会究竟有多可怕!

    要数八月分,的最佳影片,毫无悬念必须是这部金棕榈获奖电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未播...

网友评论

  • 8c26b270b5c0:可是却真的有人认为导演在批判穷人自作孽不可活、无知有罪😅😅😅……嗯,所以我所理解的品格是以人对待事物的观念的不同为基础的,跟平常人理解的表象的待人接物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论据如,我可以举泰国航空(或银行)某菜市场广告,也可举众多宫斗戏(虽然我特烦宫斗戏,对宫斗戏只承认《金枝欲孽》一部,其他都几乎已不仅仅是矫枉过正,简直贻害无穷)爱表现的栽赃嫁祸,或金庸小说眼见为虚对眼见为实的批判……

本文标题:我所理解的《小偷家族》以及《四大天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bq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