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00,自然醒了。大概是因为明天会是5月份辞职以后第一天要去上班的日子,所以还是会不安。
和大多数懒癌晚期一样,第一件事儿就是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然后就在一家公号里看到了95后的社交网络行为报告分析,我大豆瓣竟然已经是被贴95前标签的社交软件了,社交网络的变革不得不说已经随着互联网的进程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从即时通讯到陌生人社交,开始参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你不会习惯在淘宝分享,但一定不会吝啬转发个朋友圈。
腾讯在社交领域深具影响力,两个软件说明一切,QQ和微信。随着95后从90后里划分出来,QQ从80后的社交标签脱身为95后,而微信,牢牢占据了社会上大多数角色的市场。至于我的大豆瓣,已经沦落为我偶尔打开看看影评和在线书籍的存在。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份报告里的那百分之五十,就像不是所有的‘古语有云’都有道理一样,总有例外。比如,字如其人。
早些时候,大概高中时期,因为那时的语文老师写的一手好看的毛笔字,下意识学了过来,那个时候,开始有人夸我,字写的好看。但是并不突出,一是当时老师动员全校学生练硬笔书法,我的硬笔一般;二是,因为是下意识的,自己写字的笔画习惯和练的楷体并不一致,所以当时楷体写的总是差点什么。直到大学。
大学的专业是理科,所以,放眼全专业100多号人,只有一个练手法的,字写的不错,其他人只要是看过我写字的都说你的字真好看,这个时候我其实不这么觉得的,但还是有点儿飘飘然。后来是学校的一场书法比赛让我意识到,我只是字好看而已,和书法没太大关系,我的硬笔字,直到现在也写不好。但是我写字,却是越来越潇洒,哪怕遇见我真心夸赞‘你的字真好看’的人,对方也会这么说我,甚至于长辈会说,我的字更像男孩子写的。而其实,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第一见面会给贴一个‘接地气’标签的女孩子,也没有天天写字的习惯,大学开始,打字就多于写字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为什么以前的“字如其人”放在当下,会有人觉得这个说法不那么恰当,究其原因,是书法或者说手写,已经从日常的书面表达淡化成爱好的一种。十几年前,还有人会写情书,寄信通信,现在,除了记录,手写已经完全退出了通信和工作的场景。而即使是十几年前,书法也早已是束之高阁的一项艺术爱好,完全退出了大众的日常生活范畴。这个时候,“字如其人”这个说法会有出入感,实在再正常不过。
我自己真的开始承认自己,字还写的不错,是最近几年,回老家的时候看到老师在获奖的本子上给我写的签名,才惊觉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的和他是多么的像。字,不如其人,大多数时候,我对自己也是这么看的,但我依旧认可“字如其人”的说法。因为我骨子里,是喜欢那样的自己的,也在追寻那样的影子生活,当年下意识学来的“字”,是现在的我不可多得财富,那是在我还没有选择意识的时候就为自己做的选择,最贴近‘自我’,和当年的‘看闲书’一样,从这个纬度讲,“字如其人”,当如是。
而对于大多数从小练字、练书法的人来说,字如其人,并不会让你觉得有违和感,因为那不过是他们在时间中沉淀下来的自我的一部分,你总是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字”的影子。就和从小练舞练琴的人一样,他们只是往那里一站或者拿起他的琴,就好像自带气场一样,总是很容易的就和身边的其他人区分开来。
而这样的人,毕竟不是大多数。
所以,当有一件事情,在不违法不触碰原则的情况下,牢牢吸引到你的视线,放心大胆的去尝试吧。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晚。
而坚持,就是最好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