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用曾国藩的方法面对信息过载

用曾国藩的方法面对信息过载

作者: 不不晚 | 来源:发表于2022-11-02 12:41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先生

曾国藩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看《曾国藩传》中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路,不难知道这句话的由来: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父亲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曾国藩回忆说:“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八岁起,我父亲就亲自教我。他从早到晚,教导不停,我记不住,他就反反复复教,听不懂,他就一遍一遍讲。走在路上,他也在讲,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他也在讲,一定要我学会了才罢休。

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曾国藩身上培养出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让他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那么从曾国藩的读书方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我的切身体会是,他的方法能有效避免信息过载。最近朋友在抖yin经常分享给我视频,有一说一,都是很好的视频。但是她发给我的频次很高,一天可以发两三个。

这就导致我发现一个视频我看了以后,很快我就忘记了,尽管内容本身很有用——但我记不住,不是白有用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我们的收藏夹,看到一个东西很好,会习惯性的丢到收藏夹——然后就不会打开了。

丢收藏夹的行为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我看过了/我会了”,所以这篇很有价值的内容阅后即焚,睡一觉后就在我们心中了无痕迹,更别说内化成认知和行动。

我最近都采取的曾国藩的方法应对信息,觉得非常有效,分享给大家:

1.控制信息读取量。

比如登陆两天没上的抖音,朋友分享了我三个视频,点开第一个视频认真看,只看一个视频。

一次看一个视频,比看三个视频记得东西更少,所以会记得更牢。

2.提炼信息里对自己有用的一个点。

如果这个视频本身内容很好,有几点格外触发自己,不要着急被这种“点化”和“说中了”“说得太好了”的心情带入狂热,仔细寻找和提炼对自己有用的一点(往往是一句话),并思考这句话帮助我们想清楚了哪件以前不理解的事情,对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怎么使用这条思路。

还是拿朋友抖yin分享给我的视频举例子,最近她分享给我的是李诞的一个采访,关于他怎么看豁达这件事情。

主持人问李诞,人为什么会选择豁达?

李诞说,人不是选择豁达,而是只能豁达。豁达是与其他价值观冲突最小的一种价值取向。

这是很长很有逻辑的一段话,我骑车路上听的,听了三遍。

最后我总结出这个视频我需要学习的一点,那就是: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尽管落到实际行动不一定会完全那么做,但知道自己大概总体是靠近这个价值取向的就行。

提炼了这一点,跟我自身关联起来那就是,我自己还是认同努力这件事情,摸鱼仍旧可耻,但实际行动上我还是会摸鱼,但根上由于“要努力”的价值认知,我的行为最终还是会往努力靠拢,学习专业知识、精进翻译技能。

这就是我在减少信息接收,但注重在更少的信息中提出和自己的实例有关的点的一个例子。

3.用自己的话复述一次有用信息。

还是李诞这个访谈,当我听第一遍的时候,只是纯听,第二次听的时候,我就在找点;第三次听的时候,我开始分析李诞这段发言的信息密度和发言逻辑。

完整的回答中,李诞先是抛出了总观点

不是选择了豁达,是只能豁达。

紧接着做进一步阐述豁达是和其他价值取向冲突最小的价值。

豁达不影响你乐观、上进或者是渴望成功,都可以并存。人在不断变化,可以在各个阶段有侧重的追求,但豁达与其他所有追求都不冲突,且别的追求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但豁达最起码保证了心态的达观。

接着开始表达共情:

所以现在大家想法变来变去,有时候觉得一个东西今天很坚持,这个东西很对,但明天早上起来可能就忘了,你又是另一个想法的你。在这种不确定中,人们很渴望拥有一种确定。

紧跟时事热点:

所以我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一些人信星座,信Mbti性格测试,大家都很希望有一个确定的东西去参照,有一个东西肯定的告诉自己:嗯,是的,我就是这样的。


整段发言盘下来,我又一次被李诞发言的信息密度和共情力还有缜密逻辑所震撼,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话都在点子上,达到了输出巩固自己的人设、也让年轻人感觉被理解和共情,绝对是有效表达。

这段话我没有照着视频看一遍扒下来,我是凭当时听了后总结的发言逻辑现在复述的,和他的实际发言肯定有出入,但是于我这个听众而言,这段视频的内容我从接受到吸收到到此刻写文章用这个例子,我的吸收率可以说达到了70%以上。

按照曾国藩“不搞懂这一个,不学下一个”的读书方法,此刻我才能接收下一个信息。

这样看起来会很慢也很费精力,但是一周学一个知识点,真正内化,这个知识变成你的一部分,你在写文章和聊天以及自己平时思考问题时能够对这个知识点信手拈来。这种学习胜过一千个小时的泛泛学习。

大家如果想真正学到东西,结合自己的生活做出改变,而不是获得“学到了知识”的感觉,不妨也用曾国藩这种“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的笨办法,一次只看一则新闻、看一个视频,把里面的信息和背景搞清楚了、可以学习的角度都学习个遍,再看下一则新闻、看下一个视频。

一个诤友,胜过一万个泛泛之交;

对一则材料的认真学习,胜过读万卷书不思考而脑中仍空无一物。

记住曾国藩先生曾说过的——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相关文章

  • 用曾国藩的方法面对信息过载

    曾国藩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看《曾国藩传》中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路,不难知道这句话的由来: 曾国藩...

  • 《有序》——注意力时代

    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信息爆炸,抽取有用的信息与自己连接,与他人连接,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过载不是问题的...

  • 信息过载了吗?

    信息真的过载了吗? 一、过载了: 1、why:吾生有崖,而知无涯,以有涯对无涯,殆已。面对铺面而来的信息,如果什么...

  • 信息恐慌

    信息过载 现在有个流行概念叫"信息过载",说的是面对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人们有一种恐慌感。 如果说有那么多书,...

  • 如果面对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

    你有FOMO(Fear of missing out ,即害怕错过的意思)的焦虑心理吗? 因为害怕错过了解朋友们在...

  • 信息过载

    生活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的时代,获取信息从未如此方便,但多数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得到很好的提升。相反许多人却似吸...

  • 信息过载

    不喜欢做菜,常常是做出来的结果和预想的大相径庭,外观挫,味道诡异,备受打击。结果就是决定不折腾,电饭煲煮豆子,平底...

  • 信息过载

    十年前,你需要一片森林,在网络上却找不到一片树叶;十年后,你需要一片树叶,网络却给你一片森林。”这是之前看到的很有...

  • 信息过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海量信息,然后就是信息爆炸。洛阳纸贵的盛景,在当今时下基本难以复现,人们可以通过各种...

  • 信息过载

    又一次切实感受到了……人那么多信息那么杂,而我真是非常容易被影响,我不想对与自己没太大好关系的事情投入过多的时间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曾国藩的方法面对信息过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zk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