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读者问我,如何用写作重建鲜活的世界?
我的回答是:
写作是一个艰苦却又乐在其中的过程。当输出文字的时候,头脑就在不停的思考、构建,遣词造句、文章标题、段落、结构、逻辑…
而写作的素材,在于平时的积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就要有一颗玲珑心,一双慧眼,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小中见大,从而构建一个崭新而鲜活的世界。
前一阵子,忙碌异常,与文字也有些疏远;最近忙里偷闲,重拾文字,又与文字亲密接触。原来,热爱一直都在!
对文字的喜爱,源于初中的语文老师,他个子不高,架一幅眼镜,很少笑,有种不怒自威的范儿。
李老师不但课讲得好,还写得一手好字,而且还是模范教师,应该是在我们初二的时候,他要求我们一周写一篇日记。
可那时的我很较真儿,心想,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不叫日记,于是乎开始了我的日记生涯。
下决心容易,做起来难。
从开始的没什么可写,到慢慢地言之有物,又到后来的下笔如有神,在整个年级小有名气,文章常常被当做范文,到别的班去阅读。
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通过写日记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坚持的力量;
通过写日记,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写日记,增长了我不断学习的能力。我就像一块失水的海绵,不断地吸收知识海洋里的营养。
后来,毕业了,工作了,慢慢长大了,整天忙忙碌碌,与日记也渐行渐远。
重拾文字是在一次大病后。
那时的我极度痛苦、虚弱、脆弱、敏感、焦虑…
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一样,我将何去何从?
我不断地诘问自己,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意义何在?不断地诘问命运,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当你开始反思人生,探究人生价值的时候,你就会不断地去追寻、探索;
当你的心被堵得密不透风,无人倾诉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靠近文字,它就在那里,随时随地倾听你;
人生的意义何在?
我的答案是:人生没有意义,是要你赋予它意义!
之于文字,开始,只是想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后来,对世界、对人生,对人性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于是将他们诉诸文字。
从之于文字到治愈文字,让我更加笃定自己的选择,更加激昂自己的创作热情,以更加充满自信阳光的心态去积极面对生活。
不要害怕痛苦,不要畏惧无常,不要抱怨灾难降临在自己身上,换个角度想,这何尝不是上天让你涅槃重生的机会?
加拿大艺术家莱昂纳德·科恩1992年的歌曲《Anthem》,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hight gets in.
翻译成中文就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更喜欢莱昂纳德·科恩,他不但是一个音乐家、诗人、还是一个小说家,并拿过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他的文字充满哲思,短短一句话,就把人生的不完美和希望之间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
当输出的文字获得一个个点赞、一条条评论,我的自信心也逐渐增加。
我想,我要对得起我的读者,我要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深意,更有看头儿,更有哲理。
于是乎,我开始越来越喜爱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尤其喜欢读名家名作。
阅读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脑洞大开。
这样,一边阅读,一边写作,一边输入,一边输出,生活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那个懦弱、胆小、自卑、敏感的我,开始变得坚强、大胆、自信、勇敢,甚至有些钝感力。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重新养自己一次。
是文字,让我走出了那些痛苦阴霾的日子;是文字,让我重新认识自己,重建自信;是文字,让我重新构建鲜活的世界,一次又一次地滋养自己。
有时经历突发事件,你会真切的感觉到人生的无常,也更加敬畏生命。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人只有经历过与死神擦肩而过,才能真正懂得生的意义。
不要害怕不完美,不完美才是希望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