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这个名字不知道你了不了解,在我的记忆中,有次在图书馆,看见一排的书的作者都是这一个名字,心想她写出的书不少啊,是什么样子的呢?但这个问号只是在心中停留了一刹那,也没有拿一本出来读读。因为我的印象中,小说都是虚构的,有大把的需要学习的硬知识等着我,实在没有时间去读些小说。
目的性很强的去选择哪些知识对自己有用,难免会让自己错过很多的美好和惊喜。再次看到这个名字是我对知识、对事情的看法有了一个转变,是我对自己不再强迫,勇于接受自己的真实想法,勇于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的时候。因为想关注学霸猫,所以拾起了微博,在微博上不知不觉地又链接到了其他的几个自己感兴趣的人,记不得是怎样就又看到了安妮宝贝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在我的脑子中是有印记的,同时发现她的粉丝好多好多,每个人都说被她的文字吸引,与她的很多思想产生共鸣,我就非常地好奇,她写的文章到底是怎样的。恰巧她最近要发布一本新的书,名字叫《夏摩上谷》,虽然到底是什么我一无所知,但是就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感受。早早地在当当上预定了新书,虽然什么时候能邮寄到家不得而知,但心里有一份小小的期待也是一份幸福。
新书到家我马上拿剪子拆开包装,2岁的儿子和我一样的期待,想看看里边包裹的是什么好东西。翻开新书,每一页的纸张都很光滑白皙,我不由地用手摸摸,低头闻闻新书的油墨香味,没想到,我的这个小动作被儿子学去了,不停地用小手在纸面上摩挲,深吸气反复地闻书香,我不停地称赞这真是一本好书啊,里边的内容一定也很精彩,儿子会说的话还不是很多,用一个又一个的“哇”表达他的喜欢。

接下去的几天,我一有时间就会在书房读这本书,每次儿子看到,都会进来摸摸书,闻闻书,说几个哇再走。
到今天,这本书我读完有一大半了,里边的内容还算吸引人,作者将故事的构架设计的比较巧妙,很多人物背景及关系不是平铺直叙地告诉你,而是通过内容的展开,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其中有几点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1、故事先给读者其中一个人物的大致过往描述,读者难免会给她贴上标签,认为她的所作所为不能被接受,是三观不正的代表。但是后边将细节展开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理解主人公的境遇,对她由完全地批判变成部分同情。细想有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我们主观地评判真的是太片面了,要学着不带观点,不做评价地看待事物。
2、从作者描写的几个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缩影,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转变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懂得了什么道理,和现实中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作者就是将她的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融汇在小说人物身上,让我们去对照,去思考。众多的人物中,最喜欢的是“仁美”,他出现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进入了他的平静美好之中,那么就不自觉地去学习仁美是怎么变成仁美的。比如他善于学习,他从不傲慢自大,他将惠及众生为己任等等。
3、文章中的每个描写都非常地细致,我看着有时觉得着急,但细想想,这就是感知力啊,能够对每个细节都有深入的觉察是一种能力,作者是,读者也是。我们看一本书也好,做任何事也罢,如果只是提纲挈领地抓重点,对细节毫无觉察的话,是多么地无趣。深入细节是本领,是专家与业余的区别,更是活在每一个当下的印证。
先写这么多,等到将全书看完,看看是否有更多的想法再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