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喜欢看自传的,早便看过《邓小平传》,内心受了许多震撼与感动。
少年离川远赴法国求学,走上了一生革命的征途。小平生于1904年正值乱世,父亲为他取名邓希贤,也是渴求他能匡扶社稷的。等长到14岁,应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他便毅然也有无限迷茫的上了远航的船。再回时已是新中国后,与父母的缘永远定隔在年少时,这比“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更让人觉得悲了,遗憾也必是深的。到法兰西原是求学的,可无奈没钱只一月他便入了钢铁厂。多年后回忆往事他有这样话:“我身高不到一米六原是青少年时在法国钢铁厂做了繁重的劳动,肩背压了定形后来便很少长了”这段时间是痛并快乐的。值得欣慰的是遇上了周恩来这样好的革命引路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明晰,寻到一个光辉的引路人无疑是幸福的,由此确立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
“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小平去国是更远的,自法辗转到革命圣地苏联开始真正的求学生涯。确立一生奋斗目标后,在中山大学如饥似渴的学习,倍加珍惜短暂的和平光景,幽默风趣的与教授、同学们作知识的辩论,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出访苏联,彼时是知识渊博富有魅力的领导人,这是与苏联求学经历紧密相关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找寻到既是知己又是人生伴侣,夫妇何求,他与张锡媛成了婚,自少年时无处安放的心有了归属。我真想尽力描述小平峥嵘的人生经历,但伟人是难述全貌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他晚年的这句话或许是最好定义吧,一扫文革的瘟疫开改革之风,我们受益了这成果,三十余年迈步势越汉唐
邓公早已远去,时代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他那颗赤子之心与崇高的理想信念仍启示我们后来人,作有追求的爱国志士。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先前也是看过的,这是一部总结经验教训的反省之作。美国人是时刻有危机意识的,我们较为缺乏,中国将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此书有很多建设性的内容。
二十世纪末最大一件事必是苏联的解体,苏共也同时亡了党,影响深远。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胜利了,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陆续与中亚北欧的一些国家组成了苏联,长时间是疆域最广发展到了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拥有大量核武器、远中近程导弹,军事实力极为强悍,使用武力方式迫苏联解体绝无可能。苏联的解体原是内部原因。统治阶级在中后期作风极为腐化,在国内物资较为缺乏的情况下尽享受之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个人慕虚荣纵容家人贪腐,上行而下效,同时斯大林模式不断僵化,经济不进反退,社会物质资料缺乏与西方经济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习主席说“中国不反腐也有亡党的可能性”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戈尔巴乔夫上台对斯大林模式矫枉过正,竞致放弃思想统一,一党统治。苏联解体前夕政治思想不统一,各种思想混杂,加盟国离心力不断增强,经济的停滞加之思想的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改革目标与方向,上至党政要员下至黎民百姓是没有人愿意付出一代时间去尝试没有未来的改革。可见领导人是何其重要,近来在中央会议上形成了以习近平主席为领导核心是有很大意义的。
野心家的插手加速了苏联亡国亡党之路。叶利钦只花了几年时间便成了俄联邦的第一任总统,在苏联末期鼓动各加盟国独立,加速了离心的速度,欺诈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苏联党政要员,个人大捞政治实利。实际上苏联的解体不单单是苏共亡党,更加是八十多年财富积累的瞬间消亡,美国独霸,俄罗斯甚至一度沦为末流国家。
看一本书便是经历一段征途,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经历,启迪人很多。提醒为人要勿骄勿躁,将一路传承下来的经验教训在短短数小时倾囊相授,看君之书胜我辈走十年路,给人充实满足之感,解答惶惑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