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习主席说,我们国家最更本的矛盾已经改变,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再是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怎么分析这两句话的关系是政治老师和政治家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群众而言,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在平衡供求关系,一部分是物质需求,一部分是精神需求。而一个国家的文明取决于前者,但是表现在后者。
政治书上有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倘若不是钱的问题,谁不愿意坐在CBD里面办公?谁又愿意端着饭盒在马路边囫囵吞枣?所以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一点问题也没有。
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不,或者说南杭蓉渝武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也会使人压抑,无法生活。在这些大城市中,它的竞争是大,压力是不小,梦想实现也不容易,也许回到老家,父母早就把房子、车子备齐了,甚至还能安排一个带编制的稳定工作。而在大城市里,你拼上几十年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好容易攒了些钱,拿着早就考好的驾照,却好几年都摇不到号。
不是说大城市不好,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丁点儿都不喜欢大城市。即便它像众人口中所说的,大城市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不用考虑人们背后的关系,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能者上,庸者让,弱者下。可是,最吸引我的并不是日益完善的社会体制和商业机制,更吸引我的或许是那一份内心深处的纯真。
包容性,是我理解的文明,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当今,大家都觉得大城市才有包容性,可他们忘了,在原始小镇,它的包容性远比大城市还要大,那些淳朴的民风和舒心爽朗的笑颜,就是包容性的见证与介错物。
都说大城市会让人活得很舒服,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或许在大城市中,我自己能够积极的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懂得创业难,背井离乡不容易,所以慈悲的不去过多干涉别人的生活,至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一个人之后,就是那无穷无尽的长夜。
或许有人拿小城镇的安逸致死才说服我。因为小城市生活过于安逸,所以很多事情成了你不想争第一,你不着急结婚,你不想生孩子,但是别人替你急,替你愁,并马不停蹄的催促你,教育你。但你要知道,既然选择了小城镇,那就能说明你有选择的权力,若你还会被这些流言蜚语所中伤,你的内心是多么的脆弱呀。
我既然选择了小城镇,那我就得跟别人不一样,就得与众不同,就要特立独行,因为选择小城镇就是你的一次标新立异。我喜欢小城镇的安逸,茶余饭后的夕阳斜射过来,把影子拉的很长很长,这是生活,不是竞争。
临近毕业,也越来越能感受到选择工作地点的重要性。前几天和重庆一家HR谈好,签了双方,公司待遇都还不错,当然,我看中的并不是这家公司给的钱,或者说,不仅仅是因为钱。重庆是一个能实现我的所有生活想象的地方,小资但不喧哗,情调却无奢靡之容,安安静静地过着自己想过的日子。
但越长大也就会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了,自己的牵绊越来越多,也把自己绑的越来越牢固,我早已没有力气去义无反顾的去追随自己的内心了。痛苦不可避免,烦恼使我痛苦,牵绊更会使我痛苦。
当年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福州,就因为她的一句话;考研更是一骑绝尘,甩福州而去,仅仅是追随自己的心而已。当年这些想一出做一出、自由自在的日子,如今却令我如此羡慕。或许父亲说的对,“不要过早的成熟,你所想的日子远没有你想象之中的那么令你满意。”
我成熟了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已经远离最初的那个自己好多年了。或者说,那个心比天高的自己已经死了。
是吧,说自己已经死了,想想都觉得很可笑。可是,笑过之后,一脸无奈,满眼泪水。这不是委屈自己,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吧。
我毁了双方。我不喜欢遗憾的生活,或许我可以做的更好,把自己的初心隐藏起来,这辈子都不会让它冒出来。嗯,我可以这么做,但放弃初心的日子,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在外面的第七个年头了。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我想,游子也有七年之痒吧。往日的负起和对未来美好日子的向往而异地求学时,根本就没有想过,我是这么的恋家。但在外面久了,我也很怕回家,依然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什么终身大事,顺其自然才好。什么择一城而居,什么买房买车,都是后话,急也没用,我压根不去想。
年龄大了,就越来越害怕结婚,更害怕和自己三观不合的人结婚。或许,我可以活得明白一点,不再这样自欺欺人,跟随自己的内心,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天生的软弱的秉性让我根本就无法这样做,我痛恨自己的软弱,讨厌自己的犹豫不决。在这种顾此失彼、进退维谷的状态中走走停停,人生的岔路口,我就越无所适从,仿佛自己从没来这世间一般,看到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又充满敌意的。我无法想象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或平凡,或失意,还是抑郁之后选择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走向黄河岸边。
很少有同学在大城市寻找自己的初心。家资雄厚的富二代,依旧把自己定居在了四五线城市, 带着自己的老婆,过着自己的日子。早起变着花样的做早餐,努力工作,积极跳槽,下了班还会去夜跑。我爱这样的生活,身体与灵魂都健康丰满,只有充实的你才会与时间抗衡,不被击垮,不成为那个弱者。
可我做不到,周边无形的牵绊,让我水深火热,我在这世俗的泥淖中苦苦挣扎,渴望有一天,自己不再为了脱离周遭的眼光而无忧无虑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我是一个小富即安的小老百姓,没有治国齐天下那么崇高的理想,更不会想着在商海中一统江湖,对物质生活要求也没那么高。但是,或许是每一个文化人的通病吧,我很渴望在文明的社会里,周遭能给我一些空间、自由,尊重,让我有时间,有权利做我自己,做我喜欢的事情。
社会机制和福利保障的日益完善,商业规则和政治制度的日渐成熟,我们这些普通人老百姓的美好愿景与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所显现出来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孔子曾对子路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当今社会稳定,群众的“患不均”,就体现在了精神追求和自我实现上面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思维处理方式。牵绊越多,就越不能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一直在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踽踽而行,前怕狼后怕虎,一不小心就掉入了“众人皆醉你也醉”的局面,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目的是为了什么。
不是说好的,去体验生活么?到最后,背负着大多的流言蜚语,太多的世俗眼光,踉踉跄跄走下去,直到落叶归根时,才笑着摇摇头,“窝囊”一词就囊括了自己的一生。
或许,你可能像我一样,一路走,一路纠结,一路牢骚满腹。想改变现在的状态,可又对现在的状态力不从心,不,或许用“无力而为”更为恰当。现在的周边的环境就像棉花一样,我用尽所有力气,一拳打下去,拳力抽空,自己被带出一个趔趄,以头抢地,满脸鲜血。可若是付出生命也就罢了,可偏偏让你倒下后还能活着,你还得应付周边讥笑的眼光,“看,就是这傻逼,还标新立异,殊不知,这社会打的就是你这样特立独行的人。”
或许有一天,我无所顾忌,对着深潭中自己的影子就骂,“操!你牛逼呀,到最后还不是阻挡不了我的存在!”
或许,更可能我会和现在一样,找不到城市的栖息地,无所适从。
但我会是一个良善之人。言语之中,对别人有多宽容,对自己就会有多残忍。
可偏偏良善之人的可悲之处,就是画地为牢。
这牢,是周遭,是你,更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