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黄不接的二月
吊在无忧无虑的书包上晃荡
那时候的早春
报春花迟迟不肯绽放
从不知道安分守己的小脚丫
总喜欢在日子的沙坑边沿
画出一圈圈圆满的想象……
不更事的少年总是弄不明白
那时候的每一天都那么漫长
老鼠会打通生产队仓库的土墙
有的风波不敢讲讲不明白讲了也白讲
生产队员出工时天总是还没亮
天黑了大人们还没收工感觉四季都很忙
心里头总是叽里咕噜叫唤
啥时侯贫瘠的日子能长出饱满的五谷杂粮……
二月的故事
常常饿得心慌东家西家互借口粮
这时侯每家每户
或许有半担粮食来自远方……
后来我问妈妈
她说那叫“返销粮”……
我瞪大了眼睛,想了又想
始终想不出名堂——
妈妈说交的“公粮”是多少钱一斤
按人头分配度荒的数量
再买回来的粮价也是平价不会涨……
儿时的我懵懂记得尾随妈妈
担百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半道从“栏杆桥”*摇摇晃晃迈过去
走10多里山路去宝飞粮站交“公粮”
我只记得交公粮时
玉米小麦谷子必须晒干
干的标准就是
——牙齿咬得出“嘣嘣”响!
要是半路上遇到“偏刀雨”或检验不上
只能再挑着回到生产队的晒场
那时候我时常分不清
是汗水还是雨水——打湿了妈妈的衣裳……
这“卖回来的价”和这“返销粮”
是个啥意思呢?
——想来想去还是头晕脑胀……
但后来我明白了
那些返销回来的包谷(玉米)
可以苟延农民娃儿一天天长大的希望……
当年“打得粗”*的胃口吊大以后
就有了后来的一代一代
被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追逐喂饭的奇异景象
——让走过来的那一代人
还没吃饭肚子就胀得慌!
更有华西医院也治不好的膨胀的胃口和萎缩的什么病
这个病来路不明稀奇古怪名称有点长
似乎就叫——
“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注:(1)“打得粗”,四川仁寿老家方言,意是“不挑食”。 (2)“栏杆桥”,老家的一地名。
(3)“偏刀雨”,四川仁寿老家方言。山人我长大后悟得其意为“东边日出西边雨”似的来去很快的“阵雨”。
2019.10.20周日下午草就于成都广都被工地包围的菜地边,晚饭中修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