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还应有宽广的心胸。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功也且全恩。”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秀,同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缺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后,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并及时鼓励。教师教学可以严厉,但不能严酷,严厉中饱含着对学生的爱,从爱孩子的角度去要求他,给孩子期望和信心。教师还应善于和同事之间、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在现实工作中,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但有时候被狭隘的思想所限制,不愿意也不想与他人分享,担心他人会超越自己。其实这是偏执的一种想法,时间久了,自然会形成故步自封,没有突破,没有进步。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可取的教学经验和思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同事多沟通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同事那里学到好的经验方法,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引以借鉴,有效地开展工作,获得新的方法,也打开了教学思路。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既保持教师的职业素养,又和家长建立信任关系,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认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适用于同事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建立友善的关系,工作自然得心应手、诸事顺遂。
其次,老师要有师生平等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新型学生发展地引导者、塑造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地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郑杰老师说:“好的教师,应该从好为人师退为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堂上老师把学习舞台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展示、表达的机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缩减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距。班级里开展小组合作,老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创建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例如,小组合作时讨论问题,组内优等生很快抓住机会,表达观点,回答往往也很精彩,但我们老师还要善于等一等,留一点时间,给不善于表达、学习速度比较慢的学生,让他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给他表达的机会。实在不行,可以让他把问题的答案读一遍,留下印象,也是一种学习。
再次,老师要保持探究的态度。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曾经听一位专家讲座,说“有的老师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有的老师是一个经验用了几十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差距。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难教,课堂难驾驭。这说明了一种现象,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所了解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来自社会、来自书本、来自家庭……有的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和经验,或许是老师都不知道的,不知晓的。老师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就不能常年保持不变,一直沿用着昨天的有限经验教今天的学生,而要像学生那样,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探究态度,乐于接受新事物,探究新事物,用认可和接纳、参与与赞许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新知的探索行为。
还有,老师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力。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有一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职业是最能体现这句话的职业。常常听到有人说,人与人相隔十年,就有代沟;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时常感受到我们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年纪大的老师甚至和家长之间也难以沟通,相互的教育观点互不认同。这条无法跨越的“沟”,不是我们的学识不够,不是学生的学识尚浅,也不是家长挑剔,是由于时代在发展,下一代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学习方式,上一代人没有融入到下一代人的生活学习方式中去。在这个千变化万的世界里,教师要有学习新知的敏锐性,乐于学习,爱上学习,学着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习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阅读书籍、比如旅行、比如结交新朋友,等等,这些都是获取新知的途径。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是有深刻含义的,教师培育着少年儿童,便是培育着整个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与未来。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必须是有源之水,是活水,“雨水”“江水”“海水”“泉水”……老师常学常新,给予学生各种“水”的营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