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会圣众 第一
1、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是印度话,中文叫做「妙吉祥」。
2、弥勒菩萨:「弥勒」是印度话,中文叫做「慈氏」,这是他的姓。他的印度名叫做「阿逸多」,中文译为「无能胜」,合起来就是「慈悲无人能胜过他」。
德尊普贤 第二
1、光英菩萨:光明英发。
2、宝英菩萨:宝中之英。
3、贮功德,示福田:贮积多德,名贮功德。现受物供,名为示。这些大菩萨都有种种的功德,可以给众生当福田。
4、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赞叹大菩萨成就其他初学菩萨也。
5、悉获诸佛无量功德:表诸大士,位齐果位,乃从果向因之大菩萨。
大教缘起 第三
1、光颜巍巍,宝刹庄严:光中映现十方佛土之庄严宝刹。
法藏因地 第四
1、明行足:戒慧具足。
2、调御丈夫:善能调御众生的大丈夫。
3、寻发无上真正道意:随即发起无上大菩提心。
至心精进 第五
1、我今为菩萨道:我今行菩萨道时。
2、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作佛,愿一切如佛。
3、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如来、应供、正遍知,佛十号中之三号,以代佛之十号。
4、二十一俱胝佛土:【二十一】代表圆满,【俱胝】是印度话,中文是千万。
5、满足无量大愿:满足往生净土一愿,则一切志愿悉皆满足。又我等凡夫,但能满足往生净土一愿,即与弥陀大愿相应,便入一乘愿海,便与弥陀大愿同体,故云满足无量大愿。
发大誓愿 第六
1、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注意断句)
2、亿那由他百千佛刹:【那由他】数也,大小古说不一,或十万,或千万。总表难以数计之大数也。
3、阿惟越致:不退转。
积功累德 第八
1、刹利国王:刹利或国王。【刹利】又称“刹帝利”,是王族之通称。
2、转轮圣帝:四洲之主。
3、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欲界六天之王,色界诸天之王。
4、优钵罗华:青色莲花。
菩提道场 第十五
1、云聚宝锁,饰诸宝柱:【宝柱】者,《宋译》云:“彼佛国土。有种种宝柱。皆以百千珍宝。而用庄严。所谓金柱银柱。琉璃柱......”
2、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闻法悟道,知一切法,如声之回响,如梦幻泡影,名音响忍。顺境不贪,逆境不瞋,直心诸法,随顺寂静,修平等观,是为柔顺忍。安住不生不灭之实相,是为无生法忍。
3、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本愿是总,余四是别。满足愿者,愿心圆备。明了愿者,求心显著。坚固愿者,缘不能坏。究竟愿者,终成不退。
泉池功德 第十七
1、优钵罗华,青色的莲花。钵昙摩华,红色的莲花。拘牟头华,黄色的莲花。芬陀利华,白色莲花。
2、波罗密声:【波罗密】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这里是指菩萨修学六个原则,即六度。
受用具足 第十九
1、周遍校饰:校饰者,相交装饰也。
德风华雨 第二十
1、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注意断句)
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
1、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彼因】指往生的正因。邪定聚及不定聚之人,不能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故云‘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
1、悬缯然灯:【缯】幢幡。悬缯,表弘法利生。
歌叹佛德 第二十七
1、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一切】诸天,即十方所有佛土之天人。
2、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故,善修习故,善摄取故,善成就故:对象为【诸天】。
愿力宏深 第二十九
1、泥洹:即涅槃。
菩萨修持 第三十
1、善知集灭音声方便:集灭,即表四谛,即世出世间的因果事理。音声方便,说明四谛教法是佛的善巧方便之说。
2、生身烦恼:生死之身与烦恼。
寿乐无极 第三十二
1、念道之自然:【自然】二字,非外道所谓无因之自然。盖法尔如是,名为自然也。盖‘自’者自性。‘然’者‘清净本然’。自然含自性本然之义。自性之本然,即是真如、实相。如是‘念道之自然’即持名念佛,亦即念实相。
2、出入供养,观经行道 ... 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此段所说,皆是极乐圣众之功德智慧。
3、自然保守:时刻保持心安于道,自性清净。
受菩提记 第四十四
1、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诸大威德菩萨,虽能于佛法中,开显净宗以外之种种方便法门,但因未闻此法而退转于无上菩提也。
勤修坚持 第四十六
1、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捷】者迅速捷疾也。谓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径路,老实持名则得道迅速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