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散记

作者: 海盗船长Zvv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23:29 被阅读10次

这篇关于哈尔滨的游记零散地写作于去年冬天的行旅中,可能是在火车上,青旅一楼的咖啡馆,或是别的去处。旅行对我来说既是时间和空间的辽阔延展,也意味着新鲜且丰厚的感受、思考与探寻,由"知"渐而"觉",若是有"悟",便是再好不过了。只是我阅历尚浅,所见所闻多流于表面,之所以还愿笨拙地写下,除了私心为自己留一份生活的底稿外,也因记忆浮现的过程正像一次曼妙的时空旅行,一方小径分叉的花园,像是朱天文在《荒人手记》里说的,在书写的时候,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了。

(以下片段写于2019.1.2-1.5,整理于2019.3.26)

1

下午四时许的哈尔滨,天已几近全黑,道路两旁亮着街灯和霓虹,车不少,城市却安静。

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去青旅,一路闲话。他人挺热情,路过中央大街时还特意指了指它的起点。"看到那黄牌没?就从这儿走,走到抗洪纪念碑就到头了。你们在哈尔滨待几天哇?冰雪大世界可以看一看,别的也没啥。哈尔滨没啥可玩的。"

"哈尔滨没啥可玩的",似乎每一个得知我们自外地来的本地人都这么说。头天晚上认识了一个二十七八的小伙,一米八几的个头,身上纹着刺青,初见之下有些凶蛮不近人,聊起天来却是一派天然的憨直。照他的话说,“冰雪大世界也没啥意思。”

涌向那儿的多是我们这些猎奇的南方人。南方的冬天总是湿漉漉的,不似北方硬朗凛冽,好不容易下了场雪,也坚持不了几天,很快便被扫成一堆,混着灰泥,化作一滩水。能堆起几个白胖的雪人就算大雪的光景了,江河湖泊常年不冻,冬日里不过寒瘦些,又哪里见过苍苍泱泱的松花江全然冻住的场面。

"见着前面那家包子铺没?他们家的馅儿可好了,排骨包子,”目的地将至,副驾驶转过头,指着夜色里的某间店铺说道。他是司机顺路捎的客,一上车就唠起了嗑,和司机从跨年夜打车盛况一路聊到今年的皮草行情,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遇上的哈尔滨人大多自来熟,那像是一种天赋的社交能力。

2

定下的住处在老道外,之后几天的行程便以此为圆心展开。这里原是哈尔滨工商业的发源地,一度繁花似锦,如今没落,余下不少老建筑,眼看着都要翻新。沿靖宇街往东, 再向南至南十二道街一带,沿路都在修地铁,硬铁皮制的栏板隔开一排老房子,隐约可见"温州国际商贸城"几个斑驳的金字,颇有些人去楼空的萧瑟意味。途中可见摆摊配钥匙的、补衣服的,骑自行车叮叮当当卖吃食的,又偶见一清真寺,不远处是集市,剥了皮的羊挂在生了锈的铁架子上,实惠的海产品和干果摊在外头,随人挑选。

颇有些人气的是南三道街的"中华巴洛克",许是那里云集了诸多吃食的缘故。大门口的张包铺生意红火,店面不大,却是热热闹闹挤满了人。端上来的包子个头大,肉馅扎实,咬上一口几乎没有汤汁流出。两百米开外,极难忘的是老太太烧烤家的拔丝面包,两片烤熟的面包叠在一起,揭开时甜丝清晰可见,入口津甜温软。东北的烧烤有炭火气,更平添了几分怀旧的味道。

只是冬夜漫长,餐馆关门也早。某日游玩归来,不过夜里九点多,路边的馆子便悉数歇了业。巴洛克街区空空荡荡,冷风穿堂而过,颇有些寂寥。推门而入时,只见伙计们围坐一桌吃饭,说还剩一些杀猪菜,点上酒精灯热热可以吃,你们要不。

3

在哈尔滨停留的三日未曾落雪,说是今年的冬天并不如往年严寒。想象中手机一到室外就自动关机、筷子卷起泡面便立刻冻住的场景纷纷落空。只是坐在火车里北上望窗外时,能于宽阔的平原见到几分可喜的洁白。

城区的中央大街一带是极热闹的,道上立着冰灯,冰块雕成鱼、仙子、蝴蝶等形状,一束时强时弱的彩光穿过,将冰雕照得透亮。街两侧照例是一排商店,硕大的糖葫芦、打着马迭尔冰棍广告的霓虹灯、货架上的俄罗斯套娃,红肠、面包...琳琅地交织在一起。走到尽头便是防洪纪念碑和松花江,江水冻得结结实实,似一条被封印的巨龙。人们在江畔构筑了一个微缩的冰雪世界,提供简易的爬犁、冰梯、冰上自行车等游乐项目。喧闹的音乐裹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使人暂时忘却了夜晚的寒冷。

步回青旅的路程约两三公里,沿江起初还有数十个卡通状的雪雕,不久行人渐疏,多的是日落而息的冷清。松花江大桥是夜幕里一道单调的橙黄色光带,大江宛如冰原,辽阔,疏旷,偶有两人行走其上,令人觉出一丝诡谲的危险,又一抹浓厚的孤独。商店多已关门,一家还亮着灯,挂在外头的牌子上书“游戏机"三个鲜红的大字。

4

贾行家在《尘土》里说,“黑龙江过去即是,现在又重新开始像块流放之地,年轻人在逃离,老年人在凑钱买海南岛上的房子。”

某夜打车去哈药街,途经的皆是宽阔干净的大路,高楼大厦亦不少,霓虹的光彩流溢其上。但一丝落寞仍凉飕飕地掠了过来,那繁华中透着些许空虚。

"哈尔滨没多少人了,"司机说。他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矮小男人,平常的声音里略带萎顿和迷离。等他的车时,一台挖掘机正在路边铲着一处冰雕。

"这就要铲走了吗?"我们上车时问。

"啊?不要了哇?"他茫然答。

《尘土》中写了一些生活在哈尔滨的普通人,厚重且深情,有些言语又毫不避讳这座城市的痛处,像是——“我小时候,哈尔滨不像今天这么破落和自卑,它那时候感觉良好,目空一切”。偶尔,作为游客的我们也会觉出一抹没落的意味,但又警惕这“没落”会否是被植入的概念,一种人云亦云的说辞。我们从未见过东北过去的繁盛,又凭何评道他如今的光景呢。

两天后的傍晚,做游客该做的。随公交车上塞得满满当当的人群前往冰雪大世界。人们讲着南腔北调的话,一齐涌向这座太阳岛上的人造盛景。

5

作为哈尔滨的“打卡景点”,冰雪大世界的气派的确对得起它的造价。流连其中的人,宛如置身童话,冰雕的城堡、教堂、庙宇、冰屋、亭台楼阁,人工的斧凿雕琢亦令人叹为观止。

景区外围布满了兜售滑雪和保暖工具的小贩,像目光锐利的鹰,盯着一拨又一拨打包运载至此的游客。也照例是一段绕不过去的围追堵截,小贩们选定目标后便分头行动,跟着你走上几百米,接下来的几分钟便是在"不用了谢谢"和"姑娘来一个吧"的交错中度过。

两只塑料雪板只要十元,一只用过几次后断了,另一只被人拿走了。

而用过的几次确也换来了新奇的体验和极简单的快乐,拎着塑料小板子,从雪坡上一次又一次滑下,一边尖叫一边大笑,有时候优雅着地,有时候人仰马翻。或是和孩子们一起排队等着坐冰梯,又或是拉着橡胶船举步维艰地上坡,为的是坐在船里再从冰坡上溜下来。

一日狂欢,次日便有了后遗症。筋骨酸痛,多了些长途旅行的疲劳,也添了些旅途将尽的焦躁与失落。坐在青旅一层的咖啡馆等车,身后往来的旅客们叽叽喳喳地和老板交流着一路的见闻,打听着哈尔滨好吃好玩的地方。想来自己也曾是其中一个,不过现在变得更加随遇而安。有时慕名而至的景点平平无奇,偶然瞥见的风景却念念不忘,像是前天在“网红”果戈里书店里待得困倦,却在几百米外遇见了一座不再开放的红砖教堂,片刻惊喜。

6

贾行家说,这里是许多故事的背景,而不只是一片冬日风景。

我心知自己只是个小小的过客,讲不出故事,只能潦草地描出几片风景,以作纪念。

也还是他说的,“我没资格说它好还是不好。听完了,你就回去,明早还要起早上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尔滨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io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