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只知道爱幼,却把尊老丢了之后.........
作者:
寒梅傲雪的人间情 | 来源:发表于
2020-05-25 01:29 被阅读0次
陕西的埋母案引起了社会轰动,由此引发了大家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争议。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老百姓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道德问题。先不去评论马某是否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承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的养老费用,也不去评论马某和母亲之间有何怨缘,仅就他把老母埋入墓穴本身来说,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触犯了法律。而他向警方解释自己的作案动机时,给出的理由也让人深思:“我回到家里,(母亲)屎尿全在床上,臭烘烘的,我受不了了。”
对于瘫痪在床上的老人来说,屎尿弄到床上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伺候的人在身边,收拾干净也就可以了,伺候过无法自理老人的子女都有这种经历,真的也不算什么,就像乌鸦反哺一样,哪个孩子小时候,不需要擦屎擦尿、喂饭、洗澡而自发长大的?而每个父母伺候年幼的孩子时,都是抱着喜悦的、心甘情愿的心情完成的,抚养未成年子女是成年人的义务,赡养无法自理的父母同样也该是成年人无法推卸的责任。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父母当初伺候我们一样,照顾年迈的父母呢?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而陪,不只是傻傻看着,当父母风烛残年,我们也是需要有耐心、用真心去照顾他们的。
从小在农村长大,见多了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数靠土地和打工为生的家庭其实并不富裕,很多父母为给儿子盖房(或买房)、凑彩礼钱耗干了家里的积蓄,有的还要为孙子孙女的奶粉钱、尿不湿钱、甚至学费钱操心劳力。农村娶个媳妇不容易,所以一旦儿媳妇娶回家,多数是疼着、甚至是敬着。取儿媳妇时借了债,自己节衣缩食悄悄还,不敢让儿媳妇知道家里的困难,更不敢让儿媳妇累着,为的就是哄着儿媳妇高兴,以便她能好好和儿子过日子。农村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了儿子能过上一家人,我们当老人的受点委屈没什么。孙子孙女生下来,更是宠着、疼爱着,好吃的、好喝的都紧着孙子孙女先来。夏天热,先在儿媳妇的房间安空调,怕孙子热着;冬天冷,先在儿媳妇的房间安暖气,怕孙子冻着。这时候如果家里还有老爷爷、老奶奶在世,多数是不敢有任何要求的,一旦有点要求,便显得不懂事。四世同堂的家庭,如果在古代,家里的老祖宗谁敢惹。如《红楼梦》中的贾母,再不懂事的孙子,在老祖宗面前也不敢造次。可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只学会了爱幼,却没有学会尊老。城里老人有退休金,情况还好点,即使卧床不起了,大不了找个敬老院,用老人的退休金支付养老院的费用。而对于农村的老人,或者退休金不够支付养老金的家庭,靠子女养老是唯一的办法。久病床前无孝子,对于身体不好,全要依仗儿女伺候的老人,一切的辛酸和无奈只能自己吞咽。
以前听说老年人的房间都很脏,有味道。去邻居家串门,家里有卧床的老人,听到声音要和我说话,我去他房间,儿媳妇说:你别进去了,他那屋有味儿。我一直以为老人们到一定年纪就会发出来一种专属于老人的怪味儿,直到我母亲最后一年病倒在床,我才真真的体会到,所谓的老人味儿是因为家里人不收拾房间,不给老人擦澡造成的味道。我伺候过母亲一段时间,我知道伺候老人确实是个体力活儿,而且只有你从内心真的把她当成你的亲人,你才不会嫌脏、嫌累。真正的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绝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也不管所谓的名声,是如若对老人有些许照顾不周,自己就会良心不安的。是看到父母受一点折磨,自己内心会疼的,是舍不得父母离开,哪怕自己累点也心甘的。对父母的孝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是父母的心尖尖,父母也是我们的心头肉,所谓母子、父子连心大概就是如此吧。
在日常生活中,活埋父母虽然很少见,但晚年凄凉却很常见。正如《安家》中房似锦的爷爷,生病了家人也不送医院,认为人老了,早晚都要走的,还花那钱干啥,不如把钱省下来给孙子买房子娶媳妇用。可以说,在农村这样的事情是常态,即使是现在,也时有发生,而且正在一代一代地流传着。有时候,我很迷惑,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只知道爱幼,却把尊老丢了。甚至有年轻女子找男朋友时,先要问问家里有没有爷爷奶奶,有爷爷奶奶的就不行。认为爷爷奶奶是无用的废物,是累赘。如今,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部分农村女孩子嫁到了城里,加上部分重男轻女思想,造成农村适龄男女比例失调,农村男孩子以后找媳妇可能会更难,这种只爱幼,不尊老的现象不知道会不会更严重。但一种现象已经形成,越是当初娶儿媳妇不容易,娶回家后把儿媳妇宠上天的家庭,其尊老问题,越是令人堪忧。
本文标题:当我们只知道爱幼,却把尊老丢了之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meoh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