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里蓝染说过一句话:“看得到的背叛并不恐怖,真正恐怖的是看不到的背叛。”
背叛这只魔鬼始终潜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稍有机会便会无限度长大。让人格外恐怖的是那种在“相信美好”的梦幻中遭到最彻底的背叛。
当然还有一句话是:最深的背叛,来自最久的信赖。
每每想到背叛,就如同心中缠绕着毒蛇阴冷又恶心。人们格外的痛恨背叛这一行为,以至于经常用冠以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背叛者——犹大之名,来形容背叛的行为,“犹大之吻”。
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仁、义、忠、诚的“礼仪之邦”,对于“背叛”这种行为尤其难以接受。对于此种行为,中国人通常都会竭尽词语用法之精髓,用各式各样的叫法,唾弃鄙夷之,诸如卖国贼、卖主求荣、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三姓家奴等等。也有了这样的俗话,“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小人,两个字就是对这类行为及人的总结。
当然,我也有点疑惑,史上有载的那些“小人、叛徒、背叛者”通常都是些“失败者”,是当权者用了警示臣民的“反例典刑”。那么成功的“背叛者们”呢?
翻翻史书,历史上对他们的记载总是千篇一律。诸如前期明珠蒙尘,无人慧眼识珠或是忠良被无故构陷,之后被英明神武的“先帝”发现,一番劝说、以礼相待、以德服人后,“弃暗投明”,在新老板手下发挥一身才华,成就一番大事。最经典的当属刘邦和朱元璋的创业班子,班底里面的很多人物,基本都有过“跳槽”的经历。
那么这些人的一些行为算不算是“背叛”呢?
所以说文人一根笔啊,真的是太可怕了,舆论太过重要了。
当然,这有些历史人物的评点,咱们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普通生活中,重视更多的是现实中的背叛行为,诸如朋友的友情上的背叛,恋人间爱情的背叛等。对于这些背叛,我们都已经难以承受,更不愿去谈论谁是谁非的问题了。
有一句话是,无所谓忠诚不忠诚,只不过是背叛的价值不过大。抛掉那些冠冕堂皇的修饰语,大多数人更关注的是追名逐利与一己私欲,或事业或情感的背叛总是要获得些东西。
世上之事大体如此。所以说,不用痛恨那些背叛者,因为他(她)们从你那里得不到他(她)们所想要的,就如同有一天你也会做出同样“背叛”的事情一样。
所以免于背叛的一个方面就是,你能给予他(她)足够他(她)所渴求的,没有什么关系是可以无偿消耗的,而不需经营培养的。
总结一句,究其根源,背叛之始还在人,因而为人、因而有了“私”。
道理讲得通,但是我们之所为人,还在于有心啊。所以道理上能理解,但情感上还是会过不去背叛这种事情。
无论是背叛者,还是被背叛者都会在情感上过不去的。被背叛者在被他最亲近的人背叛时是最痛苦的,背叛者何尝不是在下定背叛决心、做出背叛之事时更恐惧、无助呢。
除非背叛者打一开始就没有“从一而终”的想法,就没有对你“忠诚”的顾忌;也或许ta也只是想图个刺激呢,谁知道呢。
《教父2》小说中的一个片段,我觉得堪称有关背叛双方心理细节描写的经典。
吉利安诺看见皮肖塔把枪取下,以为他要把它放到一边。他站起来,伸出手想拉他一把。这时,他突然发现他的朋友正压低枪口对着他。他怔住了,这是他七年来第一次感到措手不及。
皮肖塔心里很害怕,就怕吉利安诺问他。他会问,“皮肖塔,我们的队伍里谁是犹大?是谁给克罗切通风报信的?是谁把警察引到卡斯特尔维特拉诺的?皮肖塔,你为什么和克罗切见面?”当然,他最怕的还是吉利安诺会说,“皮肖塔,你是我的兄弟。”促使皮肖塔扣动扳机的正是他的这种恐惧心理。一梭子弹打掉了吉利安诺一只手,还在他身上穿了许多窟窿。。。。。。垂死的吉利安诺一直相信自己幸福的命运,相信朋友对他真挚的爱。可是仁慈的死神向他传达了一个信息:他遭到了朋友的背叛。他在梦幻中死去。
真是可悲啊,因为有心,人学会了爱人,也因为有心,更生出来了原罪,滋生了背叛这样的魔鬼。
但也因为,有心,有些人会更拥有接受背叛的勇气。如果说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
最深的背叛,来自最久的信赖。因为你展露了一切,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别人中伤你的理由;但无论会不会遭到背叛,或是已经受到了背叛,对人信赖、待人坦诚这些都不需要抛掉。如果一个人连坦诚相待都做不到的话,那他注定这辈子会活在一个自欺欺人、充满欺骗的可笑世界中,永远没办法去真正面对生活。
与人相处,贵在坦诚;存一份善,留一份安静于自己的内心;留一份包容,多一份宽心;无惧背叛,背叛因其实在于自己的不从容,自己的斤斤计较,以及不敢承受“风险”的不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