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论茶

作者: 当代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17:46 被阅读153次

文/盛行(个人原创,需要转载的可与作者联系,未经同意属侵权行为,责任必究!)

本文作者

品茶,是一种境界。境界,有高有低。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品味方式。无论高低贵贱,你都可以去尝试,你也应该去尝试。因为,喝茶,有益于健康!有益于提升你的品位!

茶叶,总体以红、白、黑、青、黄、绿六种颜色为六大茶系。不管是红茶、黑茶,还是白茶,统称为茶,本是同类,只缘产地和加工工艺不同,口感、颜色、气味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选择茶叶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儿的,不要一味的求贵,当然了,过于便宜的也不建议你喝,最次至少也要100元以上的。同时还需要仔细分辨,毕竟是一分钱一分货,便宜自然有便宜的道理了。按照目前的物价建议大家选择每斤在200——500元之间的,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接近每斤1000元左右品质更好一点的,几十块钱的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喝。几万,几十万一斤的也不是我们能消费得起的。

当今流行的小品茶就是一种理念。像白酒一样,以前几十块钱一瓶的,换个包装摇身一变,卖到几百上千,商家看中的是你兜里的那点银子。

喝茶的本身,不过是瓦解茶中的养分,被人体吸收而已。也有的人喝茶的目的就是单纯的为了解渴。如果再讲究一点的人,以品茶入道,参悟人生,就更有了浪漫的情调。但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过多的追求香气是不对的。

茶叶的芳香,是自然而淡雅的,而不是靠人工调和出来的香气。至于在茶叶中添加柑橘、柠檬、佛手柑等果味则是另一种功效,应当别论。

茶叶,味微苦、甘,性凉。能清头目,醒精神,解烦渴,利小便,消食积,解毒。用于风热上犯,头晕目昏;暑热烦渴,或饮酒过度;多睡好眠,神疲体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肿尿少;油腻食积,消化不良;湿热腹泻、痢疾等。

茶叶不仅有降三高的作用,红茶中还有健心肌和安神的作用。所谓的安神作用,通俗点讲也就是不影响睡眠。有些人喝茶怕睡不着觉,那是你没喝对。

苦、涩是茶叶的本性,但在沏泡的方法上是有学问的。我个人总结的沏茶三要素是:第一,投茶量;第二,水的温度;第三,冲泡时间。投茶的多少要根据容器的大小决定,完全靠着经验。水温的高低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决定,一般红茶水温不易过高,条形茶在85-95度之间,碎茶在80-90之间。黑茶、白茶则可用100度沸水。冲泡的时间绝对不能过长,尤其是头几泡。掌握了正确的沏茶手法,就规避了茶叶自身苦、涩的味道,沏出来的茶才好喝。

不同的茶叶,在沏泡手法上也要有变化。有的茶性温和,沏泡手法也相对温和,像红茶,如同红酒。有的茶烈性,沏泡手法也相对豪放一些,像普洱,烈性如同白酒。

凡事要有个度,喝茶的频率、浓度、温度也是如此。所谓“美味不可多用”就是这个道理。

闲来无事,约三两个好友或知己,谈点雅趣,品壶好茶,或书或画,或诗或赋,或文玩,或熏香,都属于高端大雅之乐。


相关文章

  • 盛行论茶

    文/盛行(个人原创,需要转载的可与作者联系,未经同意属侵权行为,责任必究!) 品茶,是一种境界。境界,有高有低。不...

  • 喝茶顺口溜

    孩童论茶,要求加糖 学子论茶,挑灯提神 劳工论茶,消除疲劳 走卒论茶,有味就好 秀才论茶,头头是道 文人论茶,琴棋...

  • 《大观茶论》阅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因其著于宋大观年间,遂改称《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这个名字对...

  • 为什么阴谋论盛行

    偶然间听了罗辑思维一期《为什么相信阴谋论》,觉得讲得有些道理,在这里做个笔记。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是需要人...

  • 茶意人生

    泡茶,知性。 喝茶,知味。 论茶,知心。 茶如诗词,有的...

  • 【茶论】

    华灯初上嗅茶香 欲语还休字几行 静听足智多争辩 寻得功成世无双 ​​​

  • 论茶

    茶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对于一个喜欢茶的人来说,茶的魅力是独特的,老爸是很喜欢茶的,我受老爸的影响每次回家...

  • 论茶

    茶最初为药,逐渐发展成为饮品。在8世纪的中国饮茶成为上流人士的风雅嗜好,在诗歌中常常被提及。15世纪传入日本以后,...

  • 论茶

    九龙窠 石头如生锈的铜铁 把铜铁拨下来 配上古筝 配上纤细的手指 配上传说 配上诗歌 配上一切美好的虚无 配上状元...

  • 论茶

    我这个人,向不喜喝茶,倒是喜欢咖啡更多一些。盖因茶要喝得清净,而咖啡要喝得热闹。外国人喜喝咖啡,因为外向的性格,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行论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ri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