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刚过,正月初七这一天,一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夫老妻上演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吵架。
旁边站着一个略显慌张却又因生气而涨红脸的儿子,显然他是站在母亲这边,帮衬着他的老母亲。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真的动手,女性不占任何优势。
老母亲柔弱,对面的老父亲有几次似乎想要动手,但很明显那是虚张声势。年轻的儿子不明白这只是夫妻间沟通方式的一种,父亲被这个儿子推到了一边。年轻的儿子两眼通红,两个人还在喋喋不休的争吵,夫妇两个人谁都没有让步的样子。
最好的办法是让两个人分开,找地方冷静。他那老父亲几次用怒气冲冲的眼睛瞪自己的儿子,当儿子的也觉得自己是对的!虽然他事后想想的确有些偏心,但是老父亲会理解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父母渐渐地像个孩子,他们也会委屈,也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偏心,也会争风吃醋,他觉得父母变得陌生而又可爱。
从吵架往前推几分钟,那时候是在饭桌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本来应该毫无波澜的一顿饭,也就是在吃完,他的父亲放下碗筷的当下,因为带着些情绪放碗筷,有些重,母亲接着说了一句:
“有本事把它摔了!”大概是这样的。
“你以为我不敢?”
“你倒是摔啊!”
那老头回过身抓起碗筷,朝着地上,抬手落下干净利落!
老太太一看这还得了,上了天了。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把手里的碗筷也朝着地上,抬手落下干净利落!
两只碗的‘残肢’四散而去,被两个愤怒的人结束了它们的价值。
史无前例!这是开了个先例,破天荒头一次的吵架摔碗!儿子惊呆了,他突然发现,他之前知道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也没想到会偏差这么多,他们真实相处的样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平和!
碗是无辜的,作为家庭一员,他觉得有必要替它们讨个公道,其实他也不想夹在他们两个人中间,干脆让他们打一架,可为什么要闹到那样不好收场呢?
儿子夹在老父亲老母亲中间,他们谁都不让谁,嘴巴难免口吐芬芳,互相问候。转折点是儿子扭转的,是因为他说了一句“我妈怕气!”老父亲不干了,反问儿子“难道我不怕气?”得,把老父亲得罪了,最后老父亲夺门而去,气冲冲的走出了家门。
下午老父亲回来,老母亲坐在炉子旁给‘小棉袄’女儿打电话,夫妇两个人很默契的没有在一块,更没有说话。
儿子晚上看了一眼老父亲确定无碍,老母亲也平复了很多。晚饭时间,儿子为了照顾两位老人的情绪,他煮了面。
叫老父亲吃饭时,和平时一样说话,老父亲似乎还在赌气,说了一句“我不吃了!”当做回应。其实他也饿,只是爱面子,不知道怎么收场了。儿子的再三‘邀请’,也恰到好处的铺了个台阶。
饭桌上谁都没话,儿子在中间说着“多吃点,锅里还有!”面前热气腾腾的面汤,吸溜面条的交响乐在一家三口中和谐演奏着,谁都没有说话,直到吃完,各自找个地方安放肉身。
北方冬天的寒夜里,只有围坐在火炉旁才能给人些许的慰藉,和自己的亲人聊天,哪怕是吵闹,也觉得人间值得。
相濡以沫,两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的吵闹,也会成为回忆里的甜。从前不理解吵闹,现在发现吵吵闹闹只是两个人生活里的调味剂,缺之不可。
那些曾经发生的,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都弥足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