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内耗,花了半天的时间,随手捡起《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看了起来,好书就应该多看几遍。
本书是美国作家黛比福特写的,她曾经是一个私生活混乱、磕药酗酒、生活没有希望的人,不过有天,她幡然醒悟,痛改前非,成了如今的心灵导师,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管我们活得有多糟糕,我们都要爱我们自己,只有我们爱自己,他人才会爱我们。
她在书中说了,生而为人,我们就是不完美的,那些看起来很完美的人实际上是不完整的。
积极和消极永远都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这两方面的潜能,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我们是矛盾的统一体。
她在书里引用了一个故事,我特别喜欢,有一位作家把我们的内心世界比作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堡,里面有宽敞的走廊和数以千计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完美的,它们有独一无二的珍宝,每个房间代表自己内心的一种特质。城堡就好比是所有这些特质的统一体。
小时候我们城堡的每个房间都是打开的,我们可以在里面来去自如。
可是有一天,大人们说这样不行,那样不对,我们就把那些他们认为不好的房间都给锁了起来,长期压抑逃避,我们觉得那样做就不会被人发现了,于是很多房间就慢慢变成了我们不敢触碰的阴暗面。
当大人们告诉我们要如何做才对时,我们听从了他们的指挥,满足了大人们的胃口,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人。
有时我发现自己就是那种过于追求完美的人,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可到后面什么事也做不好,以至于后面过多的自我批判,也批判他人,虽然我知道人无完人,可还是免不了受到一些影响。
我有时总会在乎他人的看法,总觉得做这事他人要怎么看,也会批评谁谁应该要如何做。这也许和父母从小就喜欢拿人比较有关。
在我上学期间,我感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他们总会挑人家成绩好,有礼貌,能说会道的孩子来和我们比,说我们为啥不像别人,说谁家孩子如何厉害。
我小时就是那种看起来很笨,很害羞,很自卑的孩子,一直到初中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我从小学到初中就没什么朋友,我为此特别苦恼,正是因为这些特质都是大家不喜欢的,我常常压抑到自己的潜意识,所以尽管我尽量表现得活波开朗,也掩盖不了我胆小怕事的事实。
那些不能控制的,反过来还限制了我们,这样的性格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吃了很多亏。
我知道人的潜能无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一般不太清楚自己有什么优点,但是我会为自己身上的缺点痛苦到跺脚。
荣格曾问:“你究竟是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做一个完整的人?”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太累,而且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
每当自己有什么困惑时,我总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要想追求内心宁静,还是要做到向自己投降,不要刻意压抑自己,潜能就能得到无限发挥。
那些我们喜欢的人,我们喜欢的是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正是因为喜欢,我们也可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那些我们所厌恶的人,如果我们处在同样的环境,我们也会变成他们那样的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自己身上的一切,对自己接纳宽容,对别人也接纳宽容。
重看一遍此书,让我对它加深了印象,也多了一些感悟,我想对我自己是有帮助的。
以前搞不懂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网友评论